点此搜书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三编  第6册  论先秦儒家思想中礼的人文精神  上
  • 作 者:林庆彰主编;刘振维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862547908
  • 标注页数:219 页
  • PDF页数:22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9 ≥21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册 1

绪论 1

一、研究动机 1

二、研究主旨 6

(一)「先秦儒家」的界定 6

(二)「礼」范域的探讨 9

(三)礼的人文精神释义 14

三、研究目的 18

四、研究典籍之范域 21

五、论述方式 24

第一章 释礼 25

第一节 「礼」字意义的查考 27

一、字义面 27

二、历史面 35

三、哲学面 41

第二节 孔子前之典籍对「礼」的见解 49

一、《尚书》、《诗经》与《易经》 49

二、《仪礼》与《周礼》 52

三、《左传》与《国语》 54

第三节 先秦诸子对「礼」的见解 69

一、墨家 69

二、道家 71

三、法家 84

四、其他 91

结语 94

第二章 孔子复礼启仁的意义 97

第一节 重返周文之礼的精神 99

一、周礼「贵贱不愆」的意义 102

二、为国以「礼」的主张 109

三、「礼」的意蕴 114

第二节 仁的提出——欲仁斯至的道德自觉 120

一、「仁」的意义 122

二、对「全德」与「真实情感」之说的探讨 129

三、「仁」的特质 132

第三节 仁礼互摄——克己复礼为仁 137

一、「克己复礼为仁」 138

二、「礼」与「仁」之关系 146

三、「反求诸己」的教育 153

结语 156

第三章 孟子以礼存心的道德倾向 159

第一节 孟子对「礼」的认知及其偏向 161

一、「仁政」的意义及其功效 162

二、「礼」的必要性 170

三、作为德性之「礼」的意义 175

第二节 孟子论心 178

一、「心」的状态 179

二、「心」的能力 186

三、「良心」与「本心」的探讨 191

第三节 孟子论性 197

一、「性」的意义 198

二、「性善」的内蕴 205

三、孟子之「性」非由天所与 214

结语 217

下册 221

第四章 荀子论道德之极的礼 221

第一节 礼源、礼本与礼效 223

一、礼源 223

二、礼本 232

三、礼效 234

第二节 荀子对人之事实的见解 243

一、「性」的意义 243

二、「心」的能力 251

三、化性起伪 257

第三节 道德之极的礼 262

一、「人」的凸显 263

二、人道之极的「礼」 270

三、「礼」、「法」争议 275

结语 283

第五章 《礼记》於古礼的总结与文化的标志 287

第一节 礼文与礼义 289

一、礼文 291

二、礼义 299

三、孝的意义 306

第二节 礼体的深究 310

一、「礼」之起源 311

二、「礼」的依据与原则 320

三、「礼」之作用 325

第三节 礼教与礼化 330

一、礼教 331

二、礼化 339

三、《礼记》的道德人格 346

结语 350

结论 353

一、礼为文化意识的根本精神 353

二、本文的回顾 359

三、对本文的检讨与可能的延展 364

四、「新格义」问题的省思 368

参考书目 375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