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哲学与易学  朱伯昆先生八十寿庆纪念文集
  • 作 者:王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107140X
  • 标注页数:497 页
  • PDF页数:50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05 ≥49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 录 1

朱伯崑先生学术年谱 王博 1

论陆九渊的人学伦理学 张立文 5

老子道家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许抗生 15

杨上善论天道与人道 刘长林 25

魏源论《老子》为“救世之书” 萧汉明 41

儒学与人间佛教 魏常海 50

何承天儒学思想探微 58

——兼论南北朝时朗的儒佛关系 李中华 58

“天人合一”与中国哲学的实在论 李存山 70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陈战国 84

虚妄分别辩 114

——欧阳竟无与法尊的争论 王守常 114

从周鲁同时而亡的事件看今古文经学分流之起因 王葆玹 122

“伪问题”与“舶来语”——中国人为什么 128

要穿“尺寸不合的衣衫” 128

——读葛兆光《穿一件尺寸不合的衣衫—— 128

关于中国哲学和儒教定义的争论》有感 李 申 128

《老子》二十三章散论 刘笑敢 145

船山孟子说的功夫论 陈来 151

王夫之《孟子》释论中的性与形 张学智 169

贺麟的文化体用观 胡军 178

儒家孝道和中国社会转变 王宗昱 188

“范式”、“深度视点”与中国哲学“研究典范” 王中江 198

从孟子到程朱 205

——儒家仁学的诠释与历史发展 白 奚 205

说《淮南子》的杂 陈静 215

儒商:价值观与思想方法 陈少峰 226

汤用彤对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思想脉络的疏寻 孙尚扬 238

略论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乔清举 252

《太一生水》研究 王博 265

本体考原 强昱 282

玄学之外的可能:魏晋思想研究中的玄学话语? 杨立华 294

王弼道家易学诠释 陈鼓应 304

为历史和未来阐释易科思维 320

——贺伯崑先生八十寿辰 董光璧 320

“丑老鸭”和先生心血 324

——朱先生首届硕士论文指导点滴 王德有 324

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研究的贡献 郑万耕 329

现代易学之“不占” 337

——读朱伯崑先生的《易学哲学史》 李存山 337

易学史与中国哲学史 348

——读朱伯崑先生的《易学哲学史》 李存山 348

儒家道统与基督宗教的自然律 赵敦华 361

象、数与文字 374

——《周易·经》、毕达哥拉斯学派及莱布尼兹 374

对中西哲理思维方式的影响 张祥龙 374

楚简《周易·颐》卦试释 廖名春 403

义理学派论“象数” 412

——重读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史》 张其成 412

训诂与义理:中国传统释义学的两难选择 420

——戴震的释义理论及其所反映的问题 娄 毅 420

《周易》古经中的象辞关系及其哲学诠释空间 杨庆中 431

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史》述评 杨庆中 443

试论程、朱《易》学之一脉相承 王风 465

“对待”与“气韵生动” 484

——兼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阴阳辩证法则 朱 清 484

编者后记 497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