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 作 者:曲宗湖,顾渊彦丛书主编;顾渊彦执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926146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目 录 1

第一章体育课程改革的理性审视 1

第一节体育课程的文化审视 1

一、由理念向操作化层次的转移 2

二、分解、整合的操作思路 4

三、课程内容的多元结构 8

第二节体育课程的学科审视 10

一、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 11

二、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征 12

三、体育课程的个性化构建 16

第三节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依据 20

一、统一性与约束力的区别 21

二、“统一性”的歧义及对体育课的影响 23

三、约束力与灵活性的表现形式 25

第二章惯性思维下的困惑 29

第一节惯性思维从何而来 29

一、克服痕迹性惯性思维 31

二、克服迁移性惯性思维 33

三、克服唯理性惯性思维 35

第二节如何理解淡化竞技运动 37

一、学科性质和价值取向并非是同一层次 37

二、竞技定义与体育教师的困惑 38

三、竞技结构及对体育课程的影响 40

一、增加体育理论的时数是发展方向吗 42

第三节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 42

二、怎样提高技能教学的适应性 44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怎样实施课程标准 46

第四节应该教给学生些什么 48

一、重新理解身体素质 49

二、重新理解运动技术 52

三、在身体练习中获得发展 57

第三章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发展动态 60

第一节课程综合化的动态思考 60

第二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相结合的模式 64

一、新西兰的融合模式 64

二、日本的交叉模式 69

第三节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模式的思考 74

一、融合课程是方向吗 75

二、交叉课程如何开设 76

三、健康教育到哪里去了 77

四、健康教师由谁来担任 79

第四章体育课程目标必须要有新导向 81

第一节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 81

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82

二、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85

三、课程价值的导向作用 95

第二节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 100

一、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00

二、课程目标的体系 104

第三节 目标整合——课程改革的新导向 113

一、目标整合的基本观点 114

二、目标整合的理论依据 116

三、目标整合的实施途径 119

第五章课程内容构建必须要有新思路 125

第一节内容构建的基本原理 126

一、目标整合与内容构建同步推进、分步到位 126

二、课程内容的替换和互补关系 128

三、课程内容的递进和重复关系 130

四、课程内容的选择、改造和组合 138

一、内容构建的基本要求 139

第二节 内容构建的案例分析 139

二、一步到位的示例分析 141

三、分步到位的示例分析 144

第三节体育教材构建论 148

一、日本对教材构建论的研究 148

二、教材构建论的展开 150

三、内容和素材的教材化 152

第六章课程实施必须要有新突破 154

第一节课程实施与目标整合 154

一、分解思维转化为整合思维 155

二、课程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158

第二节班级授课制的改善 159

一、教学分组的基本原理 160

二、教学分组的应用 165

第三节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 170

一、单元的概念及特征 170

二、单元的分类 174

第四节实施方案的例举 179

一、小学低中年级阶段的教材构建和单元设计 179

二、初中的教材构建和单元设计 182

三、高中的教材构建与单元设计 185

第七章课程评价必须要有新起点 194

第一节课程评价的目的及目标 194

一、课程评价的理论 195

二、课程评价的目的 196

三、课程评价的目标导向 198

第二节学生学习评价 202

一、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 203

二、评价的课程目标导向 203

三、学生学习评价的分类 205

四、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205

五、学习评价的主体和方法 210

第三节运动负荷评价 210

一、健身运动负荷的分类 211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基本特征 214

三、把运动处方引进体育课堂 216

主要参考文献 21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