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刘正维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0107·383
- 标注页数:238 页
- PDF页数:25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0 ≥23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梁山调腔系论证 7
一、有关梁山调的记载 8
(一)湖北梁山调来自四川梁山县 8
(二)汉口于道光三十年以前已演梁山调 8
(三)道光以前已在四川传开 9
(四)湖南早在乾隆年间已有灯戏、川调 10
二、四川梁山调 11
(一)胖筒筒调 12
(二)几点特征 20
(三)与民歌的关系 21
三、梁山调的传播 24
(一)传播的情形 24
(二)促其传播的某些外因 28
四、梁山调腔系共同的音乐特征 30
(一)伴奏的共同特征 30
(二)唱腔的共同特征 38
1.音阶调式 38
2.唱腔旋律 42
3.结构 63
五、梁山调在各地的特殊风味 74
六、眉睫之急 81
论打锣腔腔系 83
一、腔名与剧目 84
二、形成的原因 89
(一)地沃风醇 89
(二)灾民逃荒 90
(三)移民迁徙 93
三、共同的音乐特征 94
(一)从罗罗腔谈起 95
1.历史上的罗罗腔 95
2.汉剧罗罗腔 96
3.罗罗腔支系 98
4.共同特征 111
(二)蕲水腔支系 117
1.蕲水腔 118
2.女七板 143
3.女北腔 146
4.商音的突出地位 148
5.共同的音乐特征 149
6.蕲水腔与鄂东北民歌 152
7.蕲水腔与罗罗腔两支系的关系 158
(三)打锣腔支系 165
(四)二高腔支系 173
(五)四平腔支系 182
四、基本经验 192
调子腔系概述 197
一、概况 197
(一)史载与传说 198
(二)剧种与流行情况 204
(三)移民促进了腔系的形成 208
二、共同的音乐特征 209
(一)共同的结构形式 210
(二)共同的音阶调式 220
(三)共同的旋律特征 223
结语 235
后记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