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四逆散现代研究与应用
  • 作 者:张磊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17142342
  • 标注页数:247 页
  • PDF页数:25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7 ≥24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篇 理论与文献研究 2

第一章 四逆散的来源、组成、功能主治 2

第一节 四逆散溯源 2

第二节 四逆散适应证及病因病机探讨 2

第三节 四逆散组方探讨 3

一、四逆散的功效特点 3

二、四逆散的组方特点 4

第四节 四逆散古代应用 5

一、历代伤寒学家对本方功用和方义的发挥 5

二、本方的其他应用 5

附一:历代医家对四逆散的论述汇集 6

附二:四逆散历代加减方 7

第二章 四逆散功能归属与药物组成的学术争论 10

第一节 四逆散功能与主治归类之争 10

第二节 四逆散组成药物品种名实之争 12

第二篇 实验研究 16

第三章 四逆散组方药物的品种与品质研究 16

第一节 柴胡 16

一、别名 16

二、历史沿革 16

三、产地与道地 17

四、品种 17

五、品质评价 17

六、品种品质与药效的关系 18

第二节 白芍 20

一、别名 20

二、历史沿革 20

三、产地与道地 20

四、品种 20

五、品质评价 21

六、品种品质与药效的关系 22

第三节 枳实 23

一、别名 23

二、历史沿革 23

三、产地与道地 23

四、品种 23

五、品质评价 24

六、品种品质与药效的关系 24

第四节 甘草 25

一、别名 25

二、历史沿革 25

三、产地与道地 26

四、品种 26

五、品质评价 27

六、品种品质与药效的关系 28

第四章 四逆散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31

第一节 柴胡 31

一、化学成分研究 31

二、药理作用 36

第二节 白芍 38

一、化学成分研究 38

二、药理作用 40

第三节 枳实 42

一、化学成分研究 42

二、药理作用 44

第四节 甘草 45

一、化学成分研究 45

二、药理作用 48

第五章 四逆散的药学研究 51

第一节 四逆散的配伍研究 51

一、配伍对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 51

二、配伍对药效学的影响 52

三、四逆散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53

第二节 四逆散的现代制剂研究 54

一、散剂 54

二、颗粒剂 55

三、胶囊剂 55

四、滴丸剂 55

五、冻干粉 55

第六章 四逆散的药理作用 57

第一节 药效学研究 57

一、抗炎作用 57

二、抗布鲁菌病 57

三、抗乙型肝炎病毒 58

四、调节免疫功能 58

五、抗抑郁 58

六、镇静催眠 60

七、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61

八、抗疲劳 61

九、抗肝纤维化 61

十、抗脂肪肝 62

十一、抗肝损伤 62

十二、促进胆汁分泌 64

十三、抗胃溃疡 64

十四、调节胃肠运动功能 64

十五、对疾病、中医证候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影响 65

十六、镇痛 67

第二节 安全性研究 71

一、急性毒性 71

二、长期毒性试验 71

第三篇 现代临床应用 74

第七章 内科疾病 74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 74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 74

二、肠易激综合征 78

三、功能性便秘 83

四、胆汁反流性胃炎 86

五、慢性萎缩性胃炎 93

六、溃疡性结肠炎 98

七、消化性溃疡 102

八、胆系炎症及其感染性疾病 106

九、脂肪肝 113

十、肝硬化 116

十一、病毒性肝炎 119

十二、肝损害 124

十三、呃逆 126

十四、菌群失调腹泻 128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130

一、心悸 130

二、高血压 133

三、高脂血症 135

四、手足发绀症 136

第三节 精神神经疾病 137

一、郁病 137

二、失眠 140

三、头痛 143

四、雷诺病 146

五、肋间神经痛 149

六、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53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 155

一、咳嗽 155

二、哮喘 158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159

一、消渴 159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 163

第六节 其他内科疾病 165

一、内科杂病 165

二、亚健康 169

三、重听 170

四、布鲁菌病 171

五、颈椎病 173

六、口疮 174

七、小便不利 176

八、阳痿 179

九、男科病及不育症 183

第八章 外科系统病症 187

一、胆道蛔虫 187

二、阑尾炎 189

三、胰腺炎 195

四、乳腺增生 197

五、乳腺炎 203

六、乳衄 205

第九章 妇科疾病 206

一、流产 206

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207

三、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 207

四、妊娠恶阻 207

五、产后缺乳 209

六、产后乳汁自出 209

七、产后便秘 210

八、闭经 210

九、月经失调 211

十、经前期综合征 213

十一、围绝经期综合征 216

十二、高催乳素血症 217

十三、慢性盆腔炎 217

十四、不孕症 220

十五、痛经 223

十六、子宫内膜异位症 225

第十章 儿科疾病 226

一、感冒 226

二、咳嗽 228

三、腹痛 230

四、消化功能紊乱症 233

五、热厥 236

六、小儿屏气综合征 238

七、儿童叹息样呼吸 238

八、其他病症 239

第四篇 小结 246

一、四逆散方药组成演变带来困惑 246

二、现代实验研究的基本思路 246

三、临床应用的基本情况 246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