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高庆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气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2951948
- 标注页数:201 页
- PDF页数:21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0 ≥20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国历史时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活动程度评估 1
一、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及主要类型 1
二、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破坏作用 1
三、中国历史时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活动程度评估 2
第二章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估 7
一、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 7
二、影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的主要因素 13
三、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估 23
第三章 21世纪初期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29
一、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29
二、影响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因素 33
三、21世纪初期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预评估 60
四、21世纪初期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危害性预评估 63
五、21世纪初期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区域风险性评估 67
第四章 地震次生灾害链的经济损失和风险评估 75
一、室内财产损失调查评估 75
二、生命线工程损失评估 76
三、地震火灾损失评估 78
四、次生洪涝灾害损失评估 80
五、地震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85
第五章 减轻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的主要对策 86
一、提高综合减灾意识,开展综合减灾系统工程 86
二、划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区等级,指导分区减灾与建设 91
三、防震减灾要纳入社区综合减灾体系,推动防震应急社会化 99
四、强化防灾意识,重视基建优化与减灾 107
五、改变生产方式,推进小城市化 115
主要参考文献 116
附录 中国历史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及地震次生洪水灾害统计表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