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丽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1187067
- 标注页数:309 页
- PDF页数:32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2 ≥30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导论:文学革命与文类形构 1
第一节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1
第二节 以文类为视角 11
第三节“短篇小说”作为文类:定义与研究策略 21
第二章 近代报刊与清末“新体”短篇小说——以《时报》为中心的考察 33
第一节《时报》之“新体短篇小说”的兴起 37
第二节 新读者与新小说 45
第三节 媒体与文体 58
第四节 小说,还是时评? 72
第三章 文类如何翻译?——晚清小说译介中的《域外小说集》 84
第一节 关于翻译体式——从吴汝纶、严复谈起 88
第二节 小说译介中的文类选择 99
第三节《域外小说集》 114
第四节 文白与体类 142
第四章 形式的意味——鲁迅与现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确立 148
第一节从“故事”到“小说”:作为文类寓言的《怀旧》 149
第二节 从安特来夫到“人的文学”:《狂人日记》的诞生 170
第三节“反语”技巧及其他 196
第五章从“说部”到“文章”——新教育与“短篇小说”文类话语的建构 203
第一节 通俗教育视野中的“小说” 207
第二节“小说”与“国文” 219
第三节 胡适《论短篇小说》的形成与传播 241
结语 264
附录一 通向一种“参差对照”的史观——对钱镬书、周作人之争的再思考 269
附录二 西方文类理论及文类研究书目选列 282
参考书目 285
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