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六朝佛教志怪小说研究
  • 作 者:薛惠琪撰
  • 出 版 社:北京:文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957668272X
  • 标注页数:218 页
  • PDF页数:23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0 ≥21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六朝之范畴 1

甲、史地上的六朝 1

乙、文学史上的六朝 2

第二节 佛教志怪之名义 3

甲、「志怪」之名义 3

乙、佛教志怪之名义 5

第三节 研究动机及目的 8

第四节 研究素材范围及预期成果 9

甲、研究素材范围 9

乙、预期成果 11

第二章 六朝佛教志怪盛行的背景及其发展 17

第一节 佛教盛行的时代背景 17

甲、政治动乱和社会民生凋蔽 17

乙、儒学的衰微和佛典的传译 20

丙、老庄哲学的兴起及放达的人生观 22

第二节 六朝佛教兴盛概况 25

甲、佛教之传入—与中土之依附与融和 25

乙、六朝佛教兴盛概况 27

第三节 佛教志怪的产生及其发展 30

甲、作者因素 30

乙、社会「戏谈」之风习 32

第三章 六朝佛教志怪之思想内容 40

第一节 鬼神的存在肯定 40

甲、传统的鬼神观 40

乙、佛教志怪中鬼神的存在肯定 43

第二节 强调经说之确而可征及佛经佛像的灵验 46

第三节 因果报应与依业轮回 51

甲、中土传统的果报观 52

乙、佛家的轮回报应观 54

第四节 恶行地狱观 61

甲、古来阴冥思想 62

乙、佛家地狱观 65

第五节 人生的空幻与无常 68

第六节 突出佛胜道巫的思想 70

甲、佛与道、巫、传统神灵信仰的融和—不分胜负 70

乙、突出佛胜道巫的思想 75

第四章 六朝佛教志怪故事综述 87

第一节 沙门、僧、尼神通类 87

甲、沙门、僧、尼自身神异事迹 88

乙、沙门、僧、尼之社会服务功能 90

第二节 佛经、佛像灵验类 96

甲、经、像自身异能 98

乙、崇拜佛像、敬诵佛经而得灵验 100

第三节 佛、道、巫争胜类 104

甲、佛虽胜,但主要在分别宗教属性 104

乙、佛胜道 105

丙、佛胜巫 107

丁、佛与传统精怪、神灵之争 110

第四节 因果报应类 112

甲、善因善报 112

乙、恶因恶报 120

第五节 死而复生—地狱类 130

甲、入冥 131

乙、审判宣示冥律 134

丙、地狱的恐怖景象 138

丁、死而复生 141

第六节 佛经改写类 144

甲、鹦鹉救火故事 144

乙、幻术故事—「壶中人」及「解体还形」故事 146

第七节 六朝佛教志怪所表现的社会状况和人民期望 154

甲、六朝佛教志怪所表现的社会状况 154

乙、六朝佛教志怪所反应的人民期望 156

第五章 六朝佛教志怪的艺术特色 164

第一节 现实与幻想交陈的情节 164

第二节 情节结构 166

第三节 人物刻划 170

第四节 叙事角度与叙事时间 173

第五节 背景描写 175

第六节 语言特色 177

第六章 结论 184

附录:六朝佛教志怪故事分类表 188

参考书目 199

后记 21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