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焦虑理论与诊断治疗策略
  • 作 者:罗增让,张昕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10149783
  • 标注页数:329 页
  • PDF页数:33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9 ≥32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焦虑的定义 1

1.1 焦虑的定义 1

1.2 愤怒与恐惧 4

1.3 恐惧与焦虑 5

1.4 焦虑与紧张、抑郁 10

1.5 西西弗斯(sisyphus)情结 12

1.6 病因性评论 12

第二章 精神分析的焦虑理论及相关的解释 14

2.1 弗洛伊德的毒性焦虑理论 15

2.2 弗洛伊德的信号焦虑理论 19

2.3 焦虑的人际关系理论 23

2.4 焦虑的对象关系理论 26

2.5 焦虑的自我心理学理论 28

2.6 总的看法与整合 29

第三章 行为主义的焦虑理论 32

3.1 学习理论 32

3.2 行为主义对恐慌障碍成因的探讨 40

3.3 行为主义对社交恐惧成因的探讨 43

3.4 行为主义对广泛性焦虑成因的探讨 44

3.5 行为主义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成因的探讨 46

3.6 行为主义对强迫性障碍成因的探讨 47

3.7 结论 49

第四章 存在主义的焦虑理论 50

4.1 现象学对心理的简单看法 51

4.2 存在主义者对焦虑的初步看法 52

4.3 存在主义的心理治疗 56

4.4 评价与评论 62

第五章 焦虑的认知理论 64

5.1 焦虑的定义 65

5.2 焦虑的基本假设 67

5.3 焦虑的信息加工过程 68

5.4 焦虑障碍的素质因素 70

5.5 焦虑的社会心理因素 74

5.6 理论与病例概念形成 76

5.7 关于焦虑认知模式的普遍误解 79

5.8 结论 80

第六章 焦虑障碍的遗传学 81

6.1 焦虑性神经症 82

6.2 非临床人口中焦虑症状 90

6.3 分子遗传和生物标记研究 92

6.4 讨论与结论 92

第七章 神经递质对焦虑及焦虑障碍的影响 95

7.1 去甲肾上腺素对焦虑的调节作用 95

7.2 血清素对焦虑的影响 100

7.3 GABA/苯二氮卓类受体复合物对焦虑的影响 103

7.4 焦虑中其他生物化学测量 105

7.5 结论 107

第八章 常见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09

8.1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09

8.2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12

8.3 恐惧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14

8.4 儿童焦虑状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18

8.5 儿童恐惧状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20

8.6 儿童强迫状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21

第九章 焦虑的诊断方法与问题 123

9.1 分类问题:诊断和评定的内容 123

9.2 三维反应模式:内容与方法交互作用探讨 127

9.3 焦虑分类方法:结构与半结构谈话法 129

9.4 因子测量:自我报告法 133

9.5 因子测量:临床医师评定 138

9.6 焦虑障碍的专项量表与诊断效能统计 141

9.7 总结 145

第十章 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 147

10.1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 148

10.2 恐慌障碍和恐旷症的药物治疗 152

10.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 155

10.4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 159

10.5 社交恐怖症的药物治疗 162

第十一章 精神分析及相关方法 166

11.1 焦虑的经典心理分析法 166

11.2 焦虑治疗的人际关系方法 170

11.3 焦虑治疗的对象关系方法 174

11.4 焦虑治疗的自我心理方法 176

11.5 钟友彬的认识领悟疗法 177

第十二章 焦虑障碍的行为治疗 182

12.1 系统脱敏法 182

12.2 满灌疗法 189

12.3 思维阻断法 193

12.4 应用性放松和焦虑管理训练 195

12.5 社交能力训练 197

12.6 总结 199

第十三章 焦虑障碍的认知治疗 200

13.1 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200

13.2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认知治疗 201

13.3 单纯型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的认知治疗 203

13.4 恐慌障碍和恐旷症的认知治疗 205

13.5 认知概念化与治疗:焦虑评定与治疗的技术和策略 207

13.6 效果研究 219

第十四章 焦虑障碍的交互作用心理治疗 220

14.1 交互作用分析的基本理论 220

14.2 交互作用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看法 221

14.3 治疗者和病人对治疗过程的看法 222

14.4 交互作用分析心理治疗技术 224

14.5 指导的原则 227

第十五章 焦虑障碍的家庭治疗 229

15.1 家庭治疗的发展变化 229

15.2 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 230

15.3 家庭治疗的模式与方法 231

15.4 家庭治疗的原则 245

15.5 家庭治疗发展趋势展望 245

第十六章 焦虑障碍的团体心理治疗 247

16.1 团体心理治疗的理论 248

16.2 团体心理治疗的过程 250

16.3 团体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252

16.4 团体心理治疗的方法与技术 252

第十七章 焦虑情绪的研究实践 256

17.1 儿童焦虑内容及其相关因素 256

17.2 儿童分离焦虑的发展变化 262

17.3 儿童死亡焦虑的发展变化 269

17.4 中学生特质焦虑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 272

17.5 预期、实际与回忆测验焦虑的比较 278

17.6 不同焦虑者的归因模式研究 283

17.7 测验焦虑测量的亚组成模式 292

附录:焦虑及相关问题的评定量表 299

1.交往焦虑量表 299

2.焦虑自评量表 300

3.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301

4.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 304

5.交流恐惧自陈量表 306

6.窘迫感受性量表 308

7.惧怕否定评价量表 311

8.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313

9.羞怯量表 315

10.演说者信心自评量表 316

11.贝克焦虑量表 318

1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319

13.Marks恐惧/强迫症评定量表 321

14.Maudsley强迫症状问卷(MOCI) 324

主要参考文献 326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