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花岗岩成因与深部动力学
  • 作 者:秦江锋,赖绍聪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30318190
  • 标注页数:267 页
  • PDF页数:28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6 ≥26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 13

第2章 秦岭-大别造山带区域地质概况 18

2.1 北秦岭构造带 19

2.2 商丹古缝合带 20

2.3 南秦岭地块 21

2.4 勉略缝合带 23

2.5 扬子板块北缘 25

2.6 秦岭造山带内中生代花岗岩的分布特征及研究现状 28

第3章 南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东江口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俯冲陆壳在折返过程中形成的高K、Mg#埃达克质花岗岩 30

3.1 引言 30

3.2 区域地质背景和野外地质 32

3.3 锆石LA-ICP MS U-Pb年代学 34

3.4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5

3.5 Sr-Nd-Pb同位素组成 60

3.6 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 65

3.7 暗色包体及基性岩脉的成因机制及地幔源区性质 75

3.8 高Mg#埃达克质花岗岩的成因 78

3.9 小结 86

第4章 南秦岭造山带五龙复式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俯冲大陆岩石圈在构造折返过程中的多阶段部分熔融作用 88

4.1 引言 88

4.2 地质背景和野外地质 89

4.3 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 93

4.4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06

4.5 Sr-Nd-Pb同位素组成 124

4.6 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 129

4.7 讨论 141

4.8 小结 153

第5章 扬子板块北缘阳坝岩体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岩浆混合作用在高Mg#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56

5.1 研究背景 156

5.2 区域地质概况 157

5.3 野外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158

5.4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161

5.5 Sr-Nd同位素特征 168

5.6 锆石LA-ICP MS U-Pb年代学 170

5.7 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 173

5.8 讨论 176

5.9 小结 182

第6章 西秦岭地区糜署岭花岗岩的岩浆混合成因: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证据 184

6.1 研究背景 184

6.2 野外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186

6.3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88

6.4 Sr-Nd同位素特征 195

6.5 锆石LA-ICP MS U-Pb年代学分析结果 197

6.6 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 201

6.7 讨论 204

6.8 小结 208

第7章 秦岭造山带三叠纪花岗岩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背景 210

7.1 花岗岩形成的年代学格架 210

7.2 后碰撞造山作用的内涵及碰撞造山带中高钾钙碱性埃达克质花岗岩类的成因机制 218

7.3 秦岭造山带下地壳物质组成及其熔融机理 221

7.4 暗色包体所代表的地幔源区性质及幔源岩浆在花岗质岩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28

7.5 陆壳深俯冲与秦岭造山带三叠纪花岗岩类的成因 231

第8章 主要结论 239

参考文献 241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