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临床与科研方法
  • 作 者:万海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3224628
  • 标注页数:294 页
  • PDF页数:30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8 ≥29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临床实践篇 3

第一章 总论 3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概述 3

第二节 脑的血液供应 4

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 6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7

第五节 脑血管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10

第六节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10

第七节 脑血管疾病的西医一般处理 13

第八节 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治 14

第二章 脑血栓形成 23

第一节 病因病理 2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25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28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28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29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35

第三章 脑栓塞 36

第一节 病因病理 36

第二节 临床表现 37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38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38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39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40

第四章 腔隙性脑梗死 41

第一节 病因病理 41

第二节 临床表现 42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43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44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44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45

第五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6

第一节 病因病理 46

第二节 临床表现 48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48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49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50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52

第六章 脑出血 53

第一节 病因病理 5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55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56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57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57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61

第七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 62

第一节 病因病理 62

第二节 临床表现 63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63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64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64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65

第八章 帕金森病 67

第一节 病因病理 67

第二节 临床表现 69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70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70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71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75

第九章 癫痫 77

第一节 病因病理 77

第二节 临床表现 79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81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82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82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86

第十章 血管性痴呆 87

第一节 病因病理 87

第二节 临床表现 89

第三节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90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90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91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93

第十一章 阿尔茨海默病 94

第一节 病因病理 94

第二节 临床表现 95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95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96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96

第六节 预防及调护 97

第十二章 小儿脑瘫 98

第一节 病因病理 98

第二节 临床表现 99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100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00

第五节 治疗 101

第六节 预防 102

第十三章 高脂血症 103

第一节 病因病理 10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04

第三节 诊断 105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105

第五节 预后及预防 111

第十四章 原发性高血压 113

第一节 病因病理 113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16

第三节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17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8

第五节 治疗 119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127

第十五章 脑动脉硬化 128

第一节 病因病机 128

第二节 临床症状 131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132

第四节 诊断 132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133

第六节 预防 135

第十六章 脑外伤后遗症 137

第一节 病因病理 137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38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139

第四节 诊断 139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140

第六节 预后及调护 141

第十七章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 142

第一节 病因病理 142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45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145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46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 147

第六节 预后及预防 148

实验方法篇 151

第一章 药品非临床研究实验操作规程 151

第二章 动物行为学实验操作规程 155

第三章 脑血流量测定实验方法 161

第四章 脑缺血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164

第五章 脑血栓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172

第六章 脑出血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177

第七章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181

第八章 癫痫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190

第九章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197

第十章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203

第十一章 小儿脑瘫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207

第十二章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215

第十三章 高血压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224

第十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232

第十五章 脑外伤后遗症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238

第十六章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动物模型实验方法 241

现代研究篇 247

第一章 脑梗死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247

第二章 短暂性脑缺血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250

第三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252

第四章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254

第五章 癫痫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256

第六章 高脂血症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258

第七章 高血压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261

第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263

第九章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265

第十章 脑心同治理论与实践探讨 267

第十一章 通络法在脑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71

第十二章 缺血性中风气阴两虚致瘀理论研究 275

第十三章 缺血性中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278

附录一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纵横谈 283

附录二 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方剂 286

主要参考书目 294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