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渎职罪定罪事情暨证据研究
  • 作 者:魏颖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5303029
  • 标注页数:295 页
  • PDF页数:31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1 ≥29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章 渎职罪的立法考察 13

第一节 中国渎职罪的立法 13

一、渎职罪的古代立法 14

二、渎职罪立法从近代到现代的过渡 23

三、1979年刑法到1997年刑法渎职罪立法的更迭 26

第二节 渎职罪立法域外管窥 32

一、国外关于渎职罪的立法规定 32

二、相关启示 39

第二章 渎职罪的基本问题 42

第一节 渎职罪的含义及相关概念辨析 42

一、渎职罪的含义 42

二、相关概念辨析 43

三、小结 46

第二节 渎职罪的主要特征 48

一、事实特征 49

二、法律特征 56

三、查办特征 67

四、小结 73

第三节 渎职罪的本质 73

一、国家角度 74

二、犯罪属性角度 74

三、刑法目的角度 74

四、小结 75

第三章 渎职罪定罪要素研究 77

第一节 渎职罪主体研究 77

一、渎职罪主体适用的法律依据及效果反馈 77

二、渎职罪主体的典型特征 85

三、渎职罪主体的判断标准 89

四、渎职罪主体认定中的实践问题 95

五、对渎职罪主体的立法建言 109

六、小结 114

第二节 渎职罪客观行为研究 115

一、渎职行为的特征 115

二、渎职行为的基本类型 120

三、渎职行为的证明 129

四、渎职罪客观方面的两种特殊情形 133

五、立法建议 139

六、小结 140

第三节 渎职罪主观方面研究 141

一、渎职罪罪过形式的学说概况 141

二、渎职罪罪过形式的判断依据 146

三、渎职罪罪过形式分析暨对相关学说的评述 148

四、渎职罪主观方面的证明 154

五、渎职罪中的“徇私”问题 165

六、小结 180

第四节 渎职罪因果关系问题研究 182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基本立场 183

二、刑法因果关系判断模式——事实原因和法律原因的双层次因果判断模式 186

三、渎职罪因果关系的判断 190

四、小结 199

第五节 渎职罪罪数问题研究 200

一、罪数问题的一般原理 200

二、贪赃型渎职罪罪数的认定 201

三、小结 215

第四章 渎职罪刑法应用方法研究 216

第一节 渎职罪案件事实的分析方法 216

一、案件事实分析方法的一般原理 216

二、渎职罪定罪过程中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 228

三、小结 232

第二节 认定渎职罪的司法框架 235

一、渎职罪定罪的法律依据 235

二、渎职罪定罪的政策依据 251

三、小结 261

第三节 渎职罪刑法应用实践对刑法应用观念的启示 262

一、应用观念“科学性”的标准 262

二、对实体刑法应用观念的启示 263

三、对诉讼证明中证明观念的启示 275

第五章 渎职罪刑法应用研究对立法观念的启示——兼论宏观视野下对渎职罪的立法完善 279

第一节 关于立法内容观念上的启示——以诉讼规律符合性验证立法规定 279

第二节 关于立法技术观念上的启示——避免立法规定制造司法难题 281

第三节 宏观视野下对渎职罪立法规定的完善 283

一、现有法律框架之内:对渎职罪立法结构体系的调整 283

二、现有法律框架之外:双轨制立法模式的构想 285

参考文献 28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