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古代文论“奇”范畴研究
  • 作 者:陈玉强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10151199
  • 标注页数:323 页
  • PDF页数:33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4 ≥32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第一章 文论“奇”范畴的渊源 13

第一节 释“奇”:文字学的初步考察 13

第二节 文论“奇”范畴的哲学渊源 16

一、先秦儒家的奇正观 16

二、老子及先秦兵家的奇正观 19

三、“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庄子的尚奇观 22

第三节 文论“奇”范畴的文化渊源 25

一、“睹奇物,生奇物想”:自然奇象对先民奇思的影响 25

二、巫鬼文化与屈原的“异采”观念 28

三、谶纬之学与汉赋的奇物符瑞观 31

四、六朝人物品评中的尚奇观念对文论的影响 38

五、六朝书论、画论之奇对文论的渗透 42

第二章 文论“奇”范畴的演化 46

第一节 南朝文论中的奇论 46

一、刘勰的“观奇正”说 48

二、钟嵘的“直致之奇”说 51

第二节 唐代文论中的奇论 55

一、韩愈的“怪奇自嬉”说 57

二、皇甫湜的“文奇理正”说 64

三、柳宗元的“奇味”说 67

第三节 宋代文论中的奇论 70

一、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说 74

二、苏轼的“奇趣”说 78

三、黄庭坚的“遇变出奇”说 82

第四节 金元文论中的奇论 90

一、方回的“世之奇士必好奇”说 94

二、陈绎曾的“奇者屹然”说 97

第五节 明代文论中的奇论 99

一、李贽的“古怪者自然奇绝”说 101

二、袁宏道的“文章新奇”说 104

三、汤显祖论“奇文”“奇士” 109

四、陶望龄的“偏嗜必奇”说 112

第六节 清代文论中的奇论 123

一、刘大櫆的“气奇则真奇”说 126

二、沈宗骞的“平中之奇”说及其对文论的影响 128

三、方以智、朱庭珍对奇正关系的总结 132

第三章 奇与古代文体批评 135

第一节 奇与古代诗歌批评 135

一、“遇物”与“遇变”:诗歌奇美的生成方式 135

二、字奇与意奇:诗歌奇美的层次 140

三、动态平衡:诗歌奇美内蕴的呈现 142

第二节 奇与古代文章批评 146

一、风格与笔法:文章奇美的呈现 147

二、“不奇不能骇俗”:文章尚奇的理据 150

三、文章真奇与文章伪奇 151

四、文章奇美的标准 153

第三节 奇与古代小说批评 158

一、奇与小说的虚构性 159

二、奇与小说的作用 160

三、对小说奇平关系的探讨 166

四、奇与小说的接受与传播 169

五、小说尚奇与意识形态 173

第四节 奇与古代词评 176

一、奇与词史 176

二、词作出奇的方法 183

三、词之奇美的标准 186

第五节 奇与古代戏曲批评 190

一、奇与戏曲的审美特征 191

二、奇与戏曲传播 193

三、化工之奇与画工之奇 198

第四章 文论“奇”范畴的序列 201

第一节 创作论中的奇范畴序列 201

一、奇思 201

二、奇境 211

三、奇笔 220

第二节 风格论中的奇范畴序列 231

一、清奇 231

二、雄奇 237

三、怪奇 243

第三节 鉴赏论中的奇范畴序列 248

一、奇趣 248

二、奇味 254

三、惊奇 257

第五章 文论“奇”范畴的内涵 266

第一节 “奇”与作家心理 266

一、“最是愁人最奇崛”:不平的抒发 266

二、“语不惊人死不休”:价值的追求 269

第二节 奇美的生成规律 271

一、奇与炼字炼句 271

二、奇与炼意 273

三、奇与取象 276

四、奇与选体 278

第三节 从对举范畴看奇的内蕴 280

一、奇与正 280

二、奇与真 284

三、奇与自然 286

第四节 “丑怪奇崛以示变”:奇之审美内涵 288

第六章 奇与官方意识形态 293

第一节 魏晋至唐代以前官方对文学尚奇的态度 293

第二节 唐宋官方对文学尚奇的态度 297

第三节 元明清官方对文学尚奇的态度 305

主要参考文献 310

后记 322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