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内蒙古主要草原类型区保护建设技术固碳潜力研究
  • 作 者:侯向阳,丁勇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30427137
  • 标注页数:208 页
  • PDF页数:22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0 ≥20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草原碳储量与固碳潜力研究进展 1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趋势和热点 1

一、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现状 1

二、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存在的问题 4

三、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趋势和热点 6

第二节 草原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趋势 8

一、植被碳储量 8

二、土壤碳储量 9

三、草原固碳潜力研究 10

第三节 草原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方法 11

一、地上生物量的研究方法 11

二、地下生物量的研究方法 11

三、土壤碳储量研究方法 12

四、草原固碳潜力研究方法 13

第四节 内蒙古草原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进展 15

一、内蒙古不同生态类型区植被-土壤系统固碳潜力比较研究 15

二、典型草原放牧优化与草地土壤碳蓄积研究 21

三、典型草原放牧利用与土壤有机碳储量关系的研究 25

四、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碳平衡影响的研究 28

五、沙地草原不同修复措施下生态系统恢复研究 31

第二章 典型草原不同保护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对碳储量的影响 39

第一节 引言 39

第二节 研究材料和主要研究方法 41

一、研究区域概况 41

二、研究样地设置 42

三、取样和测定方法 44

四、遥感数据处理 47

五、主要分析统计方法 47

第三节 研究结果 48

一、不同退化草地植被-土壤碳密度及其分布规律 48

二、不同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对植被-土壤碳蓄积的影响 56

三、典型草原区域植被-土壤碳储量估算与固碳潜力 66

四、不同放牧利用方式对土壤呼吸及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研究 71

第四节 结论 77

第三章 草甸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研究 79

第一节 引言 79

第二节 研究材料和主要研究方法 80

一、研究区域概况 80

二、研究样地设置 80

三、取样和测定方法 81

四、主要分析统计方法 81

第三节 研究结果 81

一、不同退化草地植被-土壤碳密度及其分布规律 81

二、草甸草原土壤固碳潜力分析 85

第四节 结论 85

第四章 荒漠草原不同保护利用方式下生态系统碳平衡及动态分析 86

第一节 引言 86

一、研究目的、意义 86

二、主要研究内容 87

第二节 研究材料和主要研究方法 88

一、研究区域概况 88

二、研究样地设置 90

三、取样和测定方法 91

四、主要分析统计方法 93

第三节 研究结果 94

一、不同保护利用方式下碳平衡研究 94

二、不同放牧强度下的草地碳储量 104

三、不同植被类型碳储量研究 107

四、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动态及影响因素 111

五、苏尼特右旗草原碳储量估算及固碳潜力分析 114

第四节 结论 127

第五章 沙地草原不同保护利用方式下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潜力分析 129

第一节 引言 129

第二节 研究材料和主要研究方法 131

一、研究区域概况 131

二、研究样地设置 132

三、取样和测定方法 134

四、主要分析统计方法 140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40

一、不同保护利用方式对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的影响 140

二、不同围封演替阶段碳密度研究 147

三、不同保护利用方式土壤碳通量 156

四、不同围封演替阶段油蒿草场土壤碳通量 171

五、鄂尔多斯沙地油蒿草场碳储量与固碳潜力 174

六、不同保护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研究 174

七、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呼吸及微生物量碳 178

八、不同固沙方式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性质研究 181

九、不同固沙方式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190

第四节 结论 195

主要参考文献 198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