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任丽青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11186444
- 标注页数:217 页
- PDF页数:22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4 ≥21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十七年”时期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原因 1
第一节 作为政治概念的“工人作者” 3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学对创作主体的要求 4
第三节 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经济原因 17
第四节 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政治原因 25
一、工人阶级政治地位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25
二、强有力的保障制度 38
(一)文学部门的培养机制 38
(二)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教育、支持机制 53
第五节 工人作者的个人努力 67
第二章 上海工人阶级文学创作的特点 77
第一节 鲜明的阶级意识 81
一、劳动最快乐 81
二、集体主义最崇高 85
三、技术民主的主人翁意识 90
四、技术倾向上的革新与革命 95
五、劳动的景致最美丽 101
第二节 明暗交织的城市描写 105
一、“阿拉”是上海的工人阶级 107
二、上海是中国的上海 111
三、上海是工业化的大城市 117
四、难以割舍的方言情结 121
五、若即若离的市民趣味 129
第三节 罩在时代天空下的文学 131
第三章 工人小说家论 136
第一节 胡万春论 136
一、亲情的依恋 137
二、“钢铁圣手” 138
三、靠山和指路明灯 142
四、“接班” 148
第二节 费礼文论 151
一、翻身的幸福 152
二、建设的速度 157
三、境界的魅力 161
第三节 唐克新论 164
一、可爱的女工 166
二、平凡的英雄 179
三、中间状态的干部 184
第四节 陆俊超论 187
一、海洋风光和海外风情 189
二、英雄行为和硬汉性格 194
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 203
结语 208
附录一:陆俊超访谈录(2006年2月17日) 209
附录二:费礼文访谈录(2006年2月20日) 213
附录三:唐克新访谈录(2006年3月2日)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