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此心光明  评说王阳明与《传习录》
  • 作 者:汪高鑫,李德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10117720
  • 标注页数:243 页
  • PDF页数:28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1 ≥24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一 王阳明其人、其学 1

二《传习录》与阳明学说的构筑 12

三《传习录》与阳明学说的传播 15

四《传习录》的体例与版本 19

五《传习录》的当代价值 23

第一讲 心学前传——阳明心学的前提和动力一 道学谱系 4

二 心学一脉 14

三 朱陆之争 18

四“反动”一词的困境 22

五《朱子晚年定论》的是与非 27

第二讲“心即理”的提出及其内涵——自是之后,朱熹自是朱熹,阳明自是阳明 40

一 逻辑起点:“只为世人分心与理为二” 40

二“心”为何物 43

三 历史学的贡献 53

四 徐爱之问阳明之答 55

五 借喻、错位与反问 60

六 正面阐释与现实妥协 66

第三讲 阳明的“格物”说——困惑与超越 75

一 那一段不堪回首而又收获颇丰的格物经历 75

二由《大学》古本公案引起的一段格物之争 81

三“格者,正也” 87

四就“物”论“物”与心、意、知、物 94

第四讲 知行合一——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 102

一知、行小史 102

二 最有影响的知、行相离:武宗“失德” 111

三 阳明的主观推导:“知先行后”的结果就是知而不行 117

四“知行合一”的遭遇:“销行以归知” 123

第五讲 致良知——阳明心学的总结与重构 137

一 宸濠之变与优入“良知”圣域 137

二“致良知”及其相关学说提出的时间 141

三 乐与别人分享的解脱、狂喜 146

四“良知”的内容:是非之心、天理、圣、明德 152

五“良知”之“致”的两大途径:“率其本然”与“着实用功” 156

六 必要的重构 164

第六讲 四句教法——一个导致王学后学分化的问题 173

一1519—1527:那一段并不消停的顺境 173

二 天泉证道:三种不同的说法 181

三“四句教法”:“有”与“无”的折中 189

四“四有”说 197

五“四无”说 202

六 分途:左派与右派 207

第七讲 此心光明——阳明之死 216

一 阳明逝去的前前后后 216

二“此心光明”与“猖狂放肆” 221

三 不能忘却的纪念 229

参考文献 239

一、历史文献 239

二、今人著作 24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