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闲先贤之道  儒生文丛  第2辑
  • 作 者:陈乔见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6204869X
  • 标注页数:300 页
  • PDF页数:31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1 ≥30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甲篇 儒家理念与公私生活 1

孝与仁义礼智的统一 2

一、引言 2

二、孝为仁之本 3

三、以义事亲为大孝 6

四、孝与礼智的关联 10

五、渗透于公私生活之间的孝道 12

宋明儒者论仁义孝公及其伦理学的意涵 14

一、仁义之普遍之爱与特殊之爱的意涵 14

二、万物一体与仁的观念 17

三、理一分殊与义的观念 29

四、仁与孝弟 40

五、仁与公 47

六、结语 53

公德与私德辨正 56

一、梁启超的公德私德论 56

二、梁漱溟与李泽厚的公德私德论 59

三、公德私德的划分标准 63

四、公德与私德的本质区分 65

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从电影《孔子》谈起 69

乙篇 “儒家伦理新批判”商兑 79

逻辑、理性与反讽——就《游叙弗伦篇》的解读与邓晓芒教授商榷 80

一、理解的关键:苏格拉底的反讽 81

二、苏格拉底的反讽:征诸文本 86

三、谁之逻辑、何种理性:邓文逻辑混乱和谬误举要 92

四、回到争论焦点:如何理解“亲亲互隐” 97

诬妄的批判——答邓晓芒教授 103

一、非此即彼:正方反方之谬判 103

二、反讽:文本与佐证 105

三、逻辑:理由与行为之关联 109

四、背景问题 113

五、亲亲互隐并非义务 117

六、结语:妄的批判 124

“儒家伦理新批判”的贫困——评邓晓芒教授的《儒家伦理新批判》 128

一、以个人遭遇衡论儒家伦理的谬误 129

二、“文化模式”比较的逻辑谬误 132

三、“新批判”对儒家义理的隔膜 134

四、“新批判”对西方参照系的误读 139

五、满盘皆错的“总结性回顾” 142

孔子与苏格拉底言说方式辨正——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151

丙篇 中西互镜 163

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论说方式及其影响 164

一、开端的歧异:诉诸定义与诉诸范例 165

二、思维的塑造:对各自传统的影响 170

三、两大壁垒:本质主义与情景主义 176

四、殊途同归 182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孔子的“亲亲互隐”及家庭伦常观 185

一、孔子“亲亲互隐”要义 185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家庭伦常观 189

三、东圣西圣,心同理同 197

柏拉图和先秦儒家法律观之比较 201

一、柏拉图对待法律之总体态度 201

二、先秦儒家对待法律之总体态度 208

三、柏拉图和先秦儒家的刑罚观之比较 217

四、结语 226

两种自我观之比较:西方与儒家 228

一、自律:西方与儒家对“自我”的不同理解之一 228

二、欲望:西方与儒家对“自我”的不同理解之二 232

三、量式个人主义与质式个人主义 236

四、儒学中死的东西和活的东西 239

如何理解中国古典思想与学术——评郝大维与安乐哲的中西文化比较三部曲 244

一、理性与审美,或因果性与关联性 245

二、超越与内在,或二元论与整体论 251

三、本质与典范,或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 264

四、结语 273

基于真实之在,走向自由之境——“具体的形上学”辨析 275

一、存在的被分裂与具体形上学的出场 275

二、何谓“具体的存在” 279

三、“具体的形上学”的三个核心问题 285

四、自由的实现与具体的存在之确证 288

五、“具体的形上学”的中国性与世界性及其局限 292

后记 29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