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唐代御史制度与文人
  • 作 者:霍志军,霍志宏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41632
  • 标注页数:260 页
  • PDF页数:26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8 ≥26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依据 1

第二节 研究思路 4

第一章 唐代御史制度概述 6

第一节 从“獬豸”说起 6

第二节 唐代御史台的组织结构 10

一 御史大夫 12

二 御史中丞 13

三 侍御史 13

四 殿中侍御史 14

五 监察御史 15

第三节 唐代御史的职权 16

一 弹劾权 17

二 谏诤权 27

三 巡察州县 30

四 对中央政府部门的监察 32

五 司法监察 34

六 财经监察 35

七 监察礼仪 39

八 司法审判 43

九 知馆驿 50

第二章 唐代御史的选任 51

第一节 唐代御史的选任标准 51

一 御史须刚果劲正之士,人既长厚,难任弹奏 52

二 御史须坚明劲峭,不独取谨厚温文之士 54

三 丰富的基层行政经验 56

四 明法典 60

第二节 唐代御史的选任方式 62

一 君主自选 63

二 宰相荐选 63

三 宪台选拔 64

四 中央或地方长官荐举 65

第三节 对唐代御史选任制度的评价 66

第三章 唐代御史台的文化氛围 68

第一节 唐代御史台的学术氛围 68

一 经学 68

二 法学 75

三 史学 78

第二节 唐代御史台的文学氛围 81

一 台中公文写作 84

二 公务之余的酬唱、送别之作 90

三 “豹直”期间的创作 93

四 台中闲话之风 94

第四章 唐代御史的政治、法律思维模式及政治心态 98

第一节 唐代御史的政治思维 99

一 理亡国之顽弊,愈膏肓之患难 99

二 彰善嫉恶,激浊扬清 101

第二节 唐代御史的法律思维 103

一 实体优于程序 104

二 以情断狱、舍法取义,“法理”与“人情”相融合 105

三 法为仁术、恤民为本,“法理”与“民意”相贯通 106

四 断案具有调和性 109

第三节 唐代御史的精察思维 111

一 敏锐性 111

二 时效性 112

三 综合性 112

第四节 唐代御史群体的政治心态 114

一 誓心除国蠹,许国不谋身 114

二 御史弹劾,若农夫见莠,其必锄也 118

三 耳目官固当特立,雕鹗鹰鹯,岂众禽之偶 121

四 职务迁转与御史心态的变化 123

第五章 御史活动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126

第一节 御史职事活动与文学活动的相互促进 126

一 御史职事活动对文学活动的影响 127

二 御史文学活动对监察活动的影响 131

三 御史职事活动与文学活动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133

第二节 唐代谏诤文的勃兴与文化意蕴 135

一 唐代谏诤文的勃兴 135

二 唐代谏诤文的历史作用 140

三 唐代谏诤文的文化意蕴 146

第三节 李林甫专权期间的御史活动及文学生态 148

一 李林甫执政期间对御史台的控制 148

二 高压政治与天宝文学生态 152

第四节 中唐御史的角色与责任和中唐文学的救弊与经世 156

一 中唐御史的角色与责任 156

二 中唐文学的救弊与经世 160

第六章 唐代御史的几种代表性著述 164

第一节 韩琬及《御史台记》 164

一 韩思彦、韩琬生平著述考 164

二 两“唐书”及《资治通鉴》引用《御史台记》情况考察 168

第二节 张鷟及《朝野佥载》 177

一 张鷟生平著述考 177

二 《朝野佥载》在唐传奇中的地位 182

第三节 《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并序》 186

一 《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并序》的法律思想 187

二 《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并序》的文献学价值 189

第七章 唐代御史的文学创作 192

第一节 元、白的监察官经历与诗歌创作 192

一 白居易的监察官经历与诗歌创作 192

二 元稹的御史职业生涯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198

第二节 唐代御史诗歌创作的特色与美感 201

一 刚直人格与刚劲风格 202

二 “特立”心态与雄健气度 206

三 凝挺、冷峭之美 210

四 晚唐御史诗歌创作的感伤意绪 213

第三节 唐代御史活动与厅壁记创作 219

一 “厅壁记体”源流考析 220

二 御史厅壁记的革新和文学史价值 223

三 御史厅壁记的文献学价值 228

第八章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233

第一节 唐代御史活动丰富了中国廉政文化 233

一 唐代御史的文学活动是古代廉政文化的组成部分 234

二 唐代御史的监察实践丰富了中国廉政文化 237

三 唐代御史的诤臣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240

第二节 唐代御史廉政公文的民族精神 242

一 强烈的事功精神 243

二 “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46

三 富于牺牲的理性批判精神 248

第三节 唐代御史制度的当代借鉴意义 249

参考文献 256

后记 259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