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诉讼调解的司法效用研究
  • 作 者:梁平,陈焘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1886514
  • 标注页数:434 页
  • PDF页数:44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46 ≥43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司法效用理论 1

第一节 司法效用概念解析 2

一、司法之真正含义 2

二、效用之概念辨析 6

三、司法效用之内涵 12

第二节 司法效用一维性与司法效果二分法之反思 29

一、司法效用一维性及其局限 29

二、司法效果二分法之反思 35

第三节 司法效用的二维性 93

一、法律文明秩序建构与司法效用的法律维度 93

二、社会文明秩序建构与司法效用的社会维度 97

三、司法效用二维性与司法效果二分法之比较 104

第二章 司法效用的分析要素 114

第一节 司法功能:司法在社会结构中的意义 115

一、司法功能的认知惯性 116

二、诉讼目的论与司法功能的多维审视 122

三、我国司法的应然功能 131

四、司法功能的单一性及其实现 138

第二节 司法行为:能动与克制之司法哲学观 142

一、司法哲学观:不同语境中能动司法之解读 144

二、反思与弥合:司法效用理论中的司法哲学观 151

三、能动与克制:实践中的司法行为 162

第三节 司法结果:司法公正之二维评判与运用 170

一、司法公正的理论阐释 171

二、司法公正之二维评判 179

三、基于司法效用的法律论证 188

第三章 诉讼调解司法效用实证考察 199

第一节 民事一审案件诉讼调解总体发展态势 200

一、基于绝对指标的分析 200

二、基于相对指标的分析 212

第二节 婚姻家庭继承案件诉讼调解与司法判决的适用与发展态势 221

一、婚姻家庭继承案件占结案总数的比重 221

二、基于绝对指标的分析 224

三、基于相对指标的分析 232

第三节 合同案件诉讼调解与司法判决的适用与发展态势 239

一、合同案件占结案总数的比重 239

二、基于绝对指标的分析 241

三、基于相对指标的分析 255

第四节 权属侵权案件诉讼调解与司法判决的适用与发展态势 263

一、权属侵权案件占民事一审案件结案总数的比重 263

二、基于绝对指标的分析 266

三、基于相对指标的分析 277

第五节 三类案件诉讼调解与司法判决的适用与发展态势比较 286

一、三类案件占民事一审案件结案总数比重发展态势比较 286

二、基于绝对指标的分析 293

三、基于相对指标的分析 308

第六节 民事二审案件诉讼调解与司法判决的适用与发展态势比较 317

一、基于绝对指标的分析 317

二、基于相对指标的分析 328

第七节 民事审判监督案件诉讼调解与司法判决的适用与发展态势比较 336

一、基于绝对指标的分析 336

二、基于相对指标的分析 345

第八节 不同审级诉讼调解与司法判决的适用与发展态势比较 351

一、民事一审、二审、审判监督案件结案总数发展态势比较 351

二、民事一审、二审、审判监督案件调解率发展态势比较 358

三、民事一审、二审、审判监督案件判决率发展态势比较 362

第九节 地方法院的诉讼调解态势 365

一、地方法院诉讼调解率分析 366

二、地方法院诉讼调解实践的个别化分析 370

三、诉讼调解结案案件的强制执行 373

第四章 诉讼调解司法效用的发挥空间 378

第一节 诉讼调解司法效用的运行机理 379

一、诉讼调解生成与演进中的秩序诉求 380

二、“政治一司法”逻辑下诉讼调解的异化 386

三、基于司法政策的制度供给 390

四、结语 393

第二节 诉讼调解司法效用之程序模式 393

一、诉讼调解与“调解型”审判方式 393

二、法律文明秩序与“判决型”审判模式 401

三、契约社会纠纷解决的程序构造 408

四、结语 417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谱系中诉讼调解之可能未来 418

一、法律文明秩序迈向与社会文明秩序的契合 418

二、“基于理由的共识”与“交涉的正义” 423

三、诉讼调解与“沟通的程序” 427

四、结语 431

后记 433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