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创造“传统”  晚清民初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确立
  • 作 者:江湄著
  • 出 版 社:人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866777721
  • 标注页数:394 页
  • PDF页数:43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35 ≥39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导论: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与「传统」的创造 1

一、「传统」对于我们意味著什么? 1

二、平视「五四」与「晚清」 12

三、思想史研究和超越五四的中国新文化 23

【第二章】梁启超的「学术」观念及其儒学性格 31

一、晚清今文经学对儒家「大学」之道的回归 33

二、学术、人才、风俗与政治 41

三、「科学之上不可不更有身心之学以为之原」 48

四、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52

五、结语 60

【第三章】「事上磨练」的「新道学」 63

五四后梁启超对儒学与儒学史的重构及其思想意图 63

一、引言 63

二、「日损之道」与「日益之学」 66

三、梁启超的「新文化运动」方案 74

四、孔学本意: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宗教 81

五、回到「晚明」去 86

六、从戴震、颜李到阳明学 91

七、馀论 103

【第四章】「新史学」之「新」义 107

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论中的儒、佛思想 109

一、以「佛之说因果」明「人群进化之因果」 109

二、「人类将来之进化当由何途?当以何为归宿?」 117

三、「回心」之变与「适时」之变 121

四、「因果之义,晰言之当云因缘果报」 125

五、结语 134

【第五章】「齐物」世界中的「学术」、「道德」、「风俗」与「政治」 137

一、从章太炎为魏晋士风翻案说起 139

二、「学术」以「真理」为归趣 143

三、「学术」与「成德」 148

四、不以「真谛」坏「俗谛」 155

五、「分异政俗,无令干位」 162

六、结语:「齐物」的世界 168

【第六章】章太炎「六经皆史」说本旨、意涵及其变化 171

以《春秋》学为中心 171

一、引论 171

二、《春秋》「义经而体史」 176

三、孔子诚不制「礼」 183

四、孔子的「史识」 187

五、结语:「六经」是孔子「良史之学」 194

【第七章】走出「拆散时代」:论章太炎辛亥后儒学观念的转变 199

一、引言 199

二、「志士」道德与「超人」气象 204

三、太炎为何「思乡愿」? 216

四、「齐物」世界中的「儒学」 224

五、简短的结语 238

【第八章】胡适的「幽灵」 241

胡适研究与80、90年代以来的思想动态 242

一、五四启蒙运动的「急先锋」 242

二、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知」 250

三、从「启蒙先师」到「中国文艺复兴之父」 259

四、「反思现代性」境域中的胡适 267

五、馀论:如何超越胡适式「自由主义」及其对传统的 「创造性转化」? 272

【第九章】具体而微的哥白尼革命 275

胡适对中国学术思想传统的「再造」 275

一、引言 275

二、人本主义和理智主义的「中国根底」 278

三、宋代新儒学的「主内派」和「主外派」 289

四、清代的「新经学」与「新理学」 297

五、从「中国哲学史」到「中古思想史」 308

六、以「中年的见解」重写「中国古代思想史」 317

七、超越胡适式「对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324

【附录一】传斯年的「中国大历史」 329

【附录二】八、九○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意识的变迁与分歧 347

参考文献 377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