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周庭银,倪语星,王明贵,林兆奋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7821794
- 标注页数:229 页
- PDF页数:24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9 ≥22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血流感染的基本知识 3
第一节 血流感染概论 3
一、血流感染的概念 3
二、血流感染的类型 3
三、血流感染的诊断 6
第二节 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 7
一、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预后 7
二、血流感染的来源及与其他感染的关系 8
三、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9
第二章 血流感染的现状 12
第一节 血流感染的研究热点 12
一、如何预测患者有无血流感染 12
二、血培养阳性患者初始评估 13
三、快速检测血流感染的方法 13
第二节 在血流感染方面临床和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问题 15
一、送检率低 15
二、不正确采样 16
三、污染问题 16
四、阳性检出率低 17
五、检验周期过长 19
六、未开展L型细菌的检测 20
七、厌氧血培养不受重视 20
第二篇 血流感染的实验诊断 25
第三章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系统 25
第一节 手工血培养系统 25
一、传统肉汤血培养 25
二、压力计血培养法 28
三、双相血培养系统 28
四、溶解-离心血培养法 29
第二节 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30
一、BACTECTM 9000系列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30
二、BACTEC MGIT 960快速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药敏检测系统 32
三、Virtuo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系统 34
四、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系统 37
五、VersaTREK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38
六、LABSTAR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40
七、BST/MDS伯泰-全自动微生物培养检测系统 41
第四章 血培养的技术规范 44
第一节 标本采集和运送 44
一、标本采集 44
二、标本运送与接收 48
三、不合格标本的处理 49
四、血标本采集程序图 49
第二节 如何报告血培养结果 51
一、阳性结果 51
二、阴性结果报告 52
三、血培养的三级报告 52
四、危急值报告 52
第五章 血培养中厌氧菌、苛养菌、少见菌与真菌的检测 54
第一节 厌氧血培养 54
第二节 血培养中的苛养菌 58
一、乏养菌属和颗粒链菌属 58
二、嗜血杆菌属 60
三、凝聚杆菌属 62
四、心杆菌属 64
五、艾肯菌属 66
六、金杆菌属 67
七、奈瑟菌属 69
八、布鲁菌属 71
九、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 74
第三节 血培养中的少见细菌 75
一、红球菌属 75
二、丹毒丝菌属 77
三、李斯特菌属 79
四、分枝杆菌属 81
五、诺卡菌属 83
六、棒杆菌属 86
七、隐秘杆菌属 88
第四节 真菌血培养 89
一、念珠菌属 90
二、隐球菌属 94
三、青霉属 95
四、红酵母属 97
五、镰刀菌属 98
六、荚膜组织胞浆菌 99
七、申克孢子丝菌 100
八、曲霉属 101
第六章 特殊要求的血培养 103
第一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 103
第二节 儿童血培养 105
第三节 L型细菌血培养 106
第四节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 107
第七章 血培养的质量 112
第一节 血培养质量保证 112
一、分析前质量保证 112
二、分析中质量保证 113
三、分析后质量保证 114
第二节 影响血培养的相关因素 114
一、血液与肉汤的比例 114
二、培养基 115
三、抗凝剂 115
四、添加剂 115
五、培养条件 116
第八章 血培养中细菌的形态学诊断 117
第一节 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涂片的重要性 117
一、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染色 117
二、阳性血培养直接药敏试验 118
三、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临床意义 119
第二节 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图解 120
一、球菌 121
二、杆菌 135
第九章 血流感染快速检测方法 165
第一节 生物标志物检测 165
一、降钙素原 165
二、C反应蛋白 165
三、白细胞介素-6 166
第二节 病原菌细胞成分检测 166
一、内毒素 166
二、β-(1,3)-D-葡聚糖 167
三、半乳糖甘露聚糖 168
四、新生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 168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 168
一、核酸杂交 169
二、核酸扩增及DNA序列分析 169
三、实时荧光PCR测定 170
四、基因芯片 170
五、质谱技术 171
第十章 问题与解答 173
第一节 血培养检测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73
第二节 血培养中误报错报的细菌 177
第三篇 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治 183
第十一章 血培养临床送检指征及结果解读 183
第一节 血培养临床送检指征 183
第二节 血培养结果的解读 184
第十二章 血流感染临床表现 185
第一节 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 185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185
二、肠球菌血流感染 190
三、链球菌血流感染 191
第二节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 193
一、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 193
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 196
三、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 198
四、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 200
第三节 厌氧菌血流感染 203
拟杆菌血流感染 203
第四节 特殊类型病原菌感染 204
一、李斯特菌感染 204
二、布鲁菌血流感染 205
第五节 念珠菌血流感染 206
第六节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209
一、概述 209
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 210
第十三章 血流感染的治疗 213
第一节 血流感染的治疗原则 213
第二节 各类常见血流感染的抗菌治疗 213
一、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 213
二、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 215
三、厌氧菌血流感染 217
四、真菌血流感染 218
五、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219
第十四章 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22
一、一般原则 222
二、CRBSI的预防 222
第十五章 如何提高血流感染诊断的准确性 224
第一节 快速准确的微生物检验是诊断的依据 224
一、血培养 224
二、非培养辅助检测方法 225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学专家参与会诊沟通的重要性(附病例)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