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余秋雨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39646916
- 标注页数:244 页
- PDF页数:26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5 ≥24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论 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 1
一 无结论的两难结构 5
二 半透明的双层结构 21
本论 艺术创造论 33
第一章 艺术本性 35
一 培根的定义 35
二 一种纯粹而孤立的创造 42
三 创造的说服力 44
第二章 艺术眼光 48
一 不是历史眼光 50
二 不是政治眼光 52
三 不是道德眼光 54
第三章 人生意识 59
一 人生况味 65
二 人生命题 73
第四章 哲理品格 84
一 从整体到哲理 84
二 传统名作的现代困境 91
三 艺术哲理示范 99
第五章 未知和两难 108
一 平庸作品验证常识,伟大作品探索未知 108
二 两难结构解析 115
第六章 集体深层心理 127
一 深层潜意识 128
二“集体无意识” 130
第七章 直觉 142
一 直觉也能深刻 142
二 直觉是灵感的“黑箱” 151
三 发现式直觉和顿悟式直觉 153
第八章 造型 157
一 直觉需要变成艺术形式 157
二 情感的直觉造型 163
三 让哲理直观 167
四“佛像效应” 169
五 内容不是问题,形式才是 174
第九章 象征 176
一 符号象征 180
二 寓言象征 186
三 实体象征 197
四 氛围象征 208
第十章 接受和参与 215
一 空筐结构 216
二 仪式结构 222
第十一章 宏观的创造 229
一 创造适应 229
二 创造传统 236
三 创造未来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