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一编  第28册  《朱子晚年定论》与朱陸異同  上
  • 作 者:林庆彰主编;蔡龙九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862544747
  • 标注页数:172 页
  • PDF页数:19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1 ≥17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册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问题意识 1

(一)探究《定论》自身的问题意识与失误 1

(二)探究《定论》所造成的问题与延伸问题 5

(三)厘清朱子自身思想及其转折的问题 7

(四)对陆、王的思想作出儒学判定 8

(五)归结至笔者判断「异同」之方式 9

二、研究方法与处理模式 19

(一)先分析、后分类的讨论方式 19

(二)重视年代考据 21

(三)不预设学派立场的讨论方式 22

(四)尽可能的归结争论史,以厘清问题 22

(五)笔者处理范围与自身谈论模式之提出 23

三、预期成果 32

(一)对《定论》的内容作出评价 32

(二)了解朱陆异同争论史 32

(三)解决朱陆异同之不必要争论 32

第二章 《朱子晚年定论》及其相关内涵 35

第一节 阳明对朱子的批判与认同 35

一、阳明对朱子之批判 35

(一)关于《大学》的批评及其得失 35

(二)其他之批评内容及其得失 43

(三)阳明对朱子批评之总结与反省 47

二、阳明对朱子之认同 49

(一)《朱子晚年定论·序》的线索 49

(二)〈王阳明年谱〉的线索 49

(三)其他相关之认同内容 52

(四)笔者对阳明认同朱子之反省 53

第二节 《朱子晚年定论》的内容要旨与初步评述 55

一、《朱子晚年定论》的形成与要旨 55

(一)《定论》的形成与问题意识 55

(二)《定论》的内容主旨 57

二、初步评价《朱子晚年定论》之贡献与失误 62

(一)《定论》之失误处 62

(二)《定论》的贡献处 71

第三章 《朱子晚年定论》所造成的现象与延伸问题 77

第一节 调和者对「朱陆异同」的谈论内容 77

一、阳明之前的「朱陆异同」调和概况 78

(一)程敏政的「始异终同」论说 79

(二)元代时期的朱陆调和者 81

(三)宋代时期的朱陆调和可能 85

二、阳明之后的「朱陆异同」调和概况 88

(一)阳明后学者对调和的捍卫 88

(二)高攀龙的「不必言合」说 90

(三)清代对朱陆调和的贡献人物 95

第二节 反调和者对「朱陆异同」的谈论内容 119

一、明代时期的反调和者勾勒 119

(一)程瞳《闲关录》的反调和先导 119

(二)陈建「朱陆早同晚异」立论与儒佛之辨的批评模式 125

(三)冯柯针对陆、王与《定论》的三路线批评模式 134

二、清代时期的反调和者勾勒 143

(一)陆陇其的尊朱排王路线 144

(二)张烈《王学质疑》的激烈批评 149

(三)熊赐履的尊程朱辟陆王路线 156

(四)夏炘《述朱质疑》的朱子内部理论厘清 161

第三节 双方争论之形式、问题的归结与解决方向 165

一、调和者与反调和者的问题陈述与归结 166

(一)双方仅能论述「部分」之「同异」 166

(二)无共识的「晚年」与「定论」 167

(三)有所偏的取材与诠释问题 168

(四)门派与政治问题 170

二、解决问题的方向 170

(一)「同」之年代、范围的厘清 171

(二)朱、陆、王思想的再次定位 171

(三)重新寻找「同」的内涵 172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