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镜像重塑嬗变  河南区域形象的媒介建构
  • 作 者:邢勇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4914493
  • 标注页数:234 页
  • PDF页数:24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2 ≥23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区域形象释义与界定 2

一、区域、形象与区域形象 3

二、区域形象的特征 8

三、区域形象的类型 10

第二节 区域形象塑造的理论基础 10

一、经济学相关理论 11

二、心理学相关理论 15

三、传播学相关理论 19

第三节 区域形象塑造的多维路径 22

一、区域形象的构成要素 23

二、区域形象的塑造路径 27

三、大众传媒的区域形象塑造功用 34

第四节 区域形象塑造中媒介的社会责任 36

一、媒介社会责任理论溯源 36

二、基于我国现实的媒介社会责任 39

三、媒介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 42

第二章 区域负面形象与媒介责任缺失 46

第一节 河南形象的嬗变、特征及影响 47

一、河南形象的四个阶段 47

二、河南形象的主要特征 50

三、河南形象产生的影响 53

第二节 河南负面形象成因解析 54

一、经济失衡论 55

二、文化冲突论 58

三、社会记忆论 60

四、突发事件诱致论 63

五、媒介传播论 65

第三节 河南形象危机中的媒介责任 67

一、区域媒体形象背后的权力因素 68

二、河南域外媒介的区域歧视 74

三、河南区域内媒介传播不力 79

第三章 区域形象建构中的影像媒介实践 83

第一节 影像媒体在区域形象建构中的特点与优势 84

一、影像的传播类型 85

二、影像的传播特点 86

第二节 电视专栏塑造河南形象 88

一、《梨园春》 89

二、《DV观察》 97

第三节 纪录片建构河南形象 100

一、《河之南》 100

二、《常香玉》 109

三、河南题材纪录片的促进与发展 111

第四节 形象宣传片建构河南形象 116

一、形象宣传片的表现方式 117

二、《记忆中原,老家河南》 118

三、河南形象宣传片传播的若干策略 121

第五节 河南题材影视剧的形象塑造 123

一、《少林寺传奇》:厚重的历史文化名片 124

二、《红旗渠的儿女们》:河南人的新风貌 130

第四章 区域形象建构中的纸质媒介实践 139

第一节 纸质媒介构建区域形象的特点与优势 139

一、纸质媒介主要类型及其传播优势 139

二、河南纸质媒介区域形象建构概述 140

第二节 《大河报·厚重河南》 141

一、《厚重河南》的产生背景 142

二、《厚重河南》的栏目特征 145

三、《厚重河南》产生的影响 147

第三节 《中原文化大典》 150

一、《中原文化大典》的编辑特征 152

二、《中原文化大典》的精神内涵 156

三、《中原文化大典》的意义和价值 157

第五章 区域形象建构中的新媒体实践 161

第一节 新媒体与传播环境演变 162

一、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162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 164

三、传播模式的发展 167

第二节 媒体塑造区域形象的优势 171

一、品牌优势 172

二、资源优势 173

三、技术优势 173

第三节 《焦点网谈》:新媒体提升河南形象 174

一、《焦点网谈》的产生背景 175

二、“焦点”如何“网谈” 176

三、“焦点”不止“网谈” 180

四、《焦点网谈》对河南形象的影响 182

第六章 河南区域形象再塑:媒介责任与策略 187

第一节 河南形象现状与问题 188

一、青年网民心目中的河南形象 188

二、主流媒体“河南报道”内容分析 191

三、河南媒介形象反映出的问题 196

第二节 完善媒介责任制度 197

一、政府公共信息传播制度 198

二、政府与媒体关系 202

三、媒体的自律与他律 204

第三节 更新媒介传播理念 208

一、淡化宣传色彩 208

二、寻求适度平衡 209

三、打造局域品牌 212

四、危机传播开放、及时 213

五、新媒体传播注重互动 214

第四节 运用媒介塑形策略 215

一、重视规律,提高报道技巧 215

二、整合传播,善用多种媒体 219

三、典型报道,应强化有效性 222

四、显、隐互现,扩大宣传效果 225

五、传统文化传播,凸显现代意识 230

参考文献 232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