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永嘉禅讲座 初级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永嘉禅讲座  初级
  • 作 者:达照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0176093
  • 标注页数:455 页
  • PDF页数:46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69 ≥45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止观入门 天台教观略讲 3

第一讲 永嘉禅概述 3

一、永嘉大师的生平 4

二、永嘉大师的著作 9

三、永嘉禅法的实践 11

四、永嘉禅法的特色 19

第二讲 外具五种缘 21

一、持戒清净 22

二、衣食具足 33

三、闲居静处 36

四、息诸缘务 36

五、近善知识 37

第三讲 诃斥五种欲 40

一、诃色欲者 44

二、诃声欲者 46

三、诃香欲者 47

四、诃味欲者 48

五、诃触欲者 49

第四讲 摒弃五盖障 50

一、弃贪欲盖 50

二、弃嗔恚盖 54

三、弃睡眠盖 57

四、弃掉悔盖 59

五、弃疑盖 61

第五讲 调身心五事 65

一、调食 65

二、调睡眠 67

三、调身 70

四、调息 77

五、调心 78

第六讲 五种方便行 82

一、欲 86

二、精进 91

三、念 93

四、巧慧 94

五、一心 95

第七讲 禅定方便法 96

一、系缘止 100

二、制心止 106

三、体真止 107

第八讲 入禅定之门 110

一、粗心住 116

二、细心住 117

三、欲界定 119

四、未来禅 121

第九讲 初禅修证法 124

一、初禅修证 126

二、初禅发相 133

三、初禅五支 136

第十讲 二禅修证法 141

一、二禅名称 142

二、二禅修证 147

三、二禅发相 155

第十一讲 三禅修证法 157

一、三禅修证 158

二、三禅发相 162

三、三禅五支 168

四、四禅八定的体用 169

第十二讲 四禅修证法 172

一、四禅名相 173

二、四禅修证 175

三、四禅发相 180

四、四禅的功德支 184

第十三讲 四空定修证 189

一、空无边处定 195

二、识无边处定 202

三、无所有边处定 205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 206

禅修要义 《永嘉禅宗集》选读 213

前言 213

第一讲 皈依三宝 219

一、皈依佛宝 221

二、皈依法宝 228

三、皈依僧宝 232

第二讲 发宏誓愿 235

一、总颂 236

二、皈依发愿境 238

三、暇满人生愿 242

四、三业清净愿 245

五、依报安隐愿 247

六、正报康强愿 248

七、闻法出家愿 251

八、善根回向愿 253

第三讲 亲近善友 256

一、慕道志仪 258

二、戒骄奢意 274

第四讲 净修三业 277

一、总纲 278

二、净修身业 280

三、净修口业 299

四、净修意业 309

第五讲 三乘渐次 318

一、声闻乘的修行 319

二、缘觉乘的修行 330

三、菩萨乘的修行 335

第六讲 理事不二 341

一、真妄不二 345

二、假名与真体不二 348

三、缘起与性空不二 352

四、理事不二 355

五、中道 360

第七讲 简示偏圆 365

一、戒学的偏与圆 367

二、定学的偏与圆 369

三、慧学的偏与圆 373

四、须识三种知见 376

五、简示三种偏圆 378

第八讲 奢摩他颂 381

一、用心方法的总纲 382

二、修行的四个层次 385

三、用心方法的指导 387

四、禅定境界 390

五、修心的次第 394

六、入初心处的心态拣择 397

第九讲 毗婆舍那 399

一、观生死轮回之苦 400

二、观增长善根智慧的方法 401

三、观破诸烦恼之法 401

第十讲 优毕叉颂 413

一、等持之法总说 414

二、止观和定慧的关系 418

三、性相不二,非寂非照 424

第十一讲 观心十门 428

一、言其法尔 432

二、出其观体 436

三、语其相应 437

四、警其上慢 442

五、诫其疏怠 442

六、重出观体 443

七、明其是非 444

八、简其诠旨 446

九、触途成观 448

十、妙契玄源 449

后记 452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