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
  • 作 者:广德福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1526069
  • 标注页数:299 页
  • PDF页数:31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2 ≥29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摘要 1

第一章 导言/ 5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5

二、相关文献的简要综述 7

三、本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10

四、技术路线与本书特色 13

第二章 理论框架构建 16

第一节 中国城镇化道路研究综述 16

一、小城镇优先发展论 17

二、大城市优先发展论 18

三、中等城市优先发展论 19

四、大、中、小城市并举的多元发展论 19

五、文献评述 20

第二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 21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21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性 37

第三节 基于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型:一个新框架 49

一、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50

二、非农就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人”的城镇化 52

三、少数一步到位的市民化 53

第三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本质与哲学分析 55

第一节 城镇化与城市化 55

一、城镇与城镇化 55

二、城市与城市化 57

三、城镇化与城市化 58

四、苏南模式——城镇化发展路径 59

第二节 城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 61

一、城镇化与经济发展 62

二、城镇化与工业化 62

三、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64

四、城镇化与制度创新 65

五、城镇化发展与政府作用 67

六、城镇化与资源利用 69

七、城镇化与人的发展 69

第三节 理想城镇与城镇理想 71

一、理想城镇 71

二、构建理想城镇 73

三、城镇文化与城乡文化一体化 77

第四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要素配置与动力机制 80

第一节 劳动力要素配置与城镇化 80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进程 80

二、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方式 88

第二节 资本要素配置与城镇化 92

一、资本要素的政府配置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92

二、资本要素的金融配置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95

第三节 土地市场分析与土地资源配置 97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市场供求分析及市场导向的土地资源流转 97

二、利益驱动的农地非农化进程 102

第四节 技术进步与城镇化 105

一、城市技术进步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106

二、农村技术进步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107

三、城市和农村技术同步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108

第五节 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综合动力机制 108

一、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 109

二、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演化 114

三、产业功能变迁与城镇成长机理 115

四、产业集聚与城镇扩展机制 117

五、经济全球化与城镇化 118

六、城镇化动力机制的连续统一模式 121

第五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评价与动态监测 123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 124

一、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24

第二节 动态监测系统与城镇化边界 150

一、城镇化动态监测系统 150

二、城镇化边界 154

第三节 案例与小结 155

一、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156

二、云和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取得的实践成效: 158

三、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 159

四、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借鉴意义 161

第六章 成功与代价:中外城镇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164

第一节 世界城镇化历程的回顾与评价 164

一、世界城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 164

二、世界城镇化类型 171

第二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比较 175

一、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175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80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比较 186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典型城镇化模式国家比较 187

一、制度、结构、发展历程的总体比较 187

二、与美国的比较 196

三、与印度的比较 200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反思 207

第七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模式选择 210

第一节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选择:权利的城乡一体化 210

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城镇化 210

二、权利的城乡一体化 211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道路:人口城镇化、乡村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 218

一、人口城镇化 219

二、乡村城镇化 223

三、城市现代化 228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模式:阶段性、多元化与和谐发展 232

一、阶段性 233

二、多元化 236

三、和谐发展 240

第八章 附录 244

第一节 地票制度(以重庆为例) 244

一、地票源起和性质 244

二、地票制度的功能 245

三、地票制度面临的问题 247

四、地票制度完善建议 248

第二节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250

一、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演进 250

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存在的问题 251

三、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实践探索及改革诉求 253

四、改革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建议 254

第三节 小城镇发展规划案例 256

一、发达地区特大型城镇——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为例 256

二、产业转型城镇——以广州市大岗镇为例 258

三、大城市郊区城镇——以上海市练塘镇为例 261

第四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63

一、规划背景 264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269

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71

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275

五、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279

六、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287

七、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290

八、规划实施 295

后记 297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