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我国若干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数量分析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我国若干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数量分析
  • 作 者:韩颖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5892293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1章 引言 1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1

1.2 有关说明 3

1.3 本书内容及结构 4

1.4 基础资料及有关方案、产业简称介绍 5

1.4.1 近期我国投入产出表的资料 6

1.4.2 产业划分方案 7

1.4.3 产业及方案简称 8

第2章 文献综述 10

2.1 产业发展 10

2.2 产业发展对经济、就业和环境污染的影响 12

2.3 产业间R&D溢出效应 17

第3章 基本概念及方法介绍 22

3.1 基本概念 22

3.1.1 产业的相关概念 22

3.1.2 发展及产业发展的含义 29

3.1.3 几个基本指标 29

3.2 基本方法 31

3.2.1 投入产出法 31

3.2.2 预测法 39

3.2.3 平稳性检验方法 48

3.2.4 伪回归及其检验方法 49

3.2.5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 49

第4章 我国产业发展的分析及预测 51

4.1 产业介绍 51

4.1.1 第一产业 51

4.1.2 第二产业 52

4.1.3 第三产业 53

4.2 我国产业发展历史 55

4.3 我国产业增加值分析 56

4.3.1 三次产业等产业增加值分析 57

4.3.2 第二产业的工业中部分产业增加值分析 61

4.3.3 第三产业中部分产业增加值分析 69

4.4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71

4.5 我国产业增加值预测及模型伪回归检验 72

4.5.1 第一产业增加值预测 73

4.5.2 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建筑业增加值预测 74

4.5.3 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内部部分产业增加值预测 78

4.5.4 产业增加值回归预测模型的伪回归检验 82

第5章 我国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85

5.1 产业增加值变化与GDP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85

5.1.1 相关系数计算及显著性检验 85

5.1.2 我国产业增加值变化与GDP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86

5.2 我国产业增加值变化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97

5.3 产业的贡献率与拉动率分析 99

5.3.1 贡献率与拉动率计算 99

5.3.2 我国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与拉动率分析 100

5.4 产业弹性分析及模型的伪回归检验 107

5.4.1 产业弹性计算 107

5.4.2 我国产业弹性分析 109

5.4.3 我国产业弹性回归模型的伪回归检验 125

第6章 我国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130

6.1 我国产业的就业状况分析 130

6.2 我国产业增加值与产业从业人数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35

6.3 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与拉动率分析 138

6.3.1 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与拉动率的计算分析 138

6.3.2 我国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与拉动率 139

6.4 产业的直接就业率、间接就业率和综合就业率分析 144

6.4.1 产业的直接就业率、综合就业率及间接就业率计算 145

6.4.2 我国产业的直接就业率、综合就业率及间接就业率分析 146

6.5 我国产业吸纳劳动力预测及模型伪回归检验 151

6.5.1 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预测 151

6.5.2 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预测 153

6.5.3 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预测 157

6.5.4 劳动力预测模型的伪回归检验 161

第7章 我国产业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 164

7.1 资料来源及整理 164

7.2 我国产业的排污状况分析 167

7.3 产业排污量与产业产出的相关度分析 172

7.3.1 相关度计算方法 172

7.3.2 我国产业排污量与产业产出相关度分析 173

7.4 我国产业排污强度分析 176

7.5 产业排污率分析 184

7.5.1 产业排污率计算 185

7.5.2 我国产业的排污率分析 185

第8章 我国产业间产出的影响分析 192

8.1 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分析 192

8.1.1 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的计算 192

8.1.2 我国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分析 193

8.2 产业间关联带动效用分析 199

8.2.1 产业带动效用计算 199

8.2.2 我国产业间带动效用分析 203

第9章 我国产业间R&D溢出效应分析 219

9.1 R&D溢出效应的相关概念 219

9.1.1 R&D的概念 219

9.1.2 R&D溢出的概念 220

9.1.3 R&D溢出效应的概念 223

9.2 产业间R&D溢出效应计算 224

9.2.1 R&D溢出总受益者效应计算 224

9.2.2 R&D溢出总贡献者效应计算 225

9.2.3 扣除自身影响后的R&D溢出效应计算 226

9.3 我国产业间R&D溢出效应分析 226

9.3.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227

9.3.2 我国产业间R&D溢出效应横向比较分析 228

9.3.3 我国产业间R&D溢出效应纵向比较分析 234

第10章 结论 246

附录 248

附录A 本书所用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名称及序号 248

附录B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的产业归类 254

附录C DEA方法在我国工业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中的应用 259

附录D 多步变权组合预测法及其应用 268

附录E 今后十年我国旅游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预测 275

附录F 我国产业间R&D溢出效应的部分结果 283

参考文献 295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