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无罪裁判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政治法律
无罪裁判研究
  • 作 者:袁小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0909269
  • 标注页数:258 页
  • PDF页数:28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0 ≥25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一、选题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3

三、研究范围 4

四、研究方法 5

五、文献综述 7

六、研究框架 14

七、研究创新 19

第一章 无罪裁判“异化”及成因 20

第一节 无罪裁判“异化”的实证考察 23

一、以撤回起诉回避无罪判决 23

二、以反复发回重审规避无罪判决 28

三、留有余地判决的不当运用 31

四、发回重审与撤回起诉、留有余地判决“默契配合” 35

五、以免刑替代无罪判决 37

第二节 无罪裁判“异化”的原因探究 38

一、立法原因 38

二、司法机关内部原因 42

三、诉讼观念原因 45

四、权力格局原因 49

五、法官的裁判能力原因 52

第二章 无罪裁判历史考察 55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无罪裁判 56

一、神判法下的无罪裁判 56

二、西周时期的无罪裁判 58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无罪裁判 59

四、民国的无罪裁判 63

五、陕甘宁边区的无罪裁判 71

六、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文革”期间的无罪裁判 73

第二节 西方历史上的无罪裁判 76

一、欧洲国家古代神判制度下的无罪裁判 76

二、纠问制下的无罪裁判 78

三、陪审团制度下的无罪裁判 78

第三章 无罪裁判理论基础 82

第一节 程序正义理论 84

一、程序正义理论概述 84

二、程序正义理论对无罪裁判机制的要求 87

第二节 分权制衡理论 91

一、分权制衡理论概述 91

二、分权制衡理论对无罪裁判机制的要求 92

第三节 无罪推定理论 97

一、无罪推定理论概述 97

二、无罪推定理论对无罪裁判机制的要求 98

第四节 人权保障理论 101

一、人权保障理论概述 101

二、人权保障理论对无罪裁判机制的要求 102

第五节 刑事诉讼谦抑性理论 105

一、刑事诉讼谦抑性理论概述 105

二、刑事诉讼谦抑性理论对无罪裁判机制的要求 106

第六节 司法效能理论 109

一、司法效能理论概述 109

二、司法效能理论对无罪裁判机制的要求 111

第七节 诉讼和谐理论 114

一、诉讼和谐理论概述 114

二、诉讼和谐理论对无罪裁判机制的要求 115

第八节 认识的有限性与差异性理论 120

一、认识的有限性与差异性理论概述 120

二、认识的有限性与差异性理论对无罪裁判机制的要求 121

第四章 中国无罪裁判机制构建 125

第一节 无罪因素预防机制 127

一、公诉引导侦查 128

二、刑事法官介入侦查 131

三、刑警职业法律化 136

四、公检法任职交流 138

第二节 无罪裁判形成机制 140

一、明确界定“疑罪”标准准确把握“罪刑法定” 141

二、合理规制刑事法官事实认定权 149

三、建立无罪裁判案例指导制度 157

四、完善刑事审判主体制度 159

五、强化辩护权保障控辩平等 164

六、发挥无罪裁判文书功能 168

第三节 无罪裁判保障机制 172

一、建立合理的公检法考评机制 172

二、提高无罪裁判后责任追究的合理性 176

三、建立社会诉讼观念引导机制 181

四、建立无罪案件被害人救助安抚机制 184

五、严格无罪裁判的变更 192

六、强化审判中心地位 196

七、加强法院廉政建设 201

结论 204

附录一:无罪裁判相关规定(节录) 207

附录二:无罪裁判典型案例 212

参考文献 241

后记 255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