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转型期中国农民工价值观研究
  • 作 者:陈昌兴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3026451
  • 标注页数:201 页
  • PDF页数:20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9 ≥20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1 引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研究的意义 4

1.3 研究的现状 6

1.4 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9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9

1.4.2 研究方法 10

1.5 研究的重难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12

1.5.1 研究的重难点 12

1.5.2 可能的创新之处 13

2 农民工与农民工价值观的理论概述 15

2.1 农民工的概念意蕴,以及农民工价值观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5

2.2 农民工问题的产生根源寻思 18

2.2.1 社会转型:农民工产生的时代基因 18

2.2.2 农村的推力与城市的拉力:农民工产生的直接动因 19

2.2.3 价值观变革:农民工产生的深层动因 22

2.3 农民工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3

2.3.1 价值观的内涵 23

2.3.2 农民工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5

2.3.3 关于价值观的分类与农民工价值观维度的探讨 26

2.4 农民工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基石 28

2.4.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我国领导人的相关论述 28

2.4.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3

2.4.3 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理论的借鉴与启示 37

2.4.4 文化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价值观问题解读 39

3 农民工价值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台州为例 43

3.1 台州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43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43

3.3 筛选、编码、检验,以及统计分析 44

3.4 农民工价值观状况调查 46

3.4.1 政治价值观逐步向现代转换 46

3.4.2 经济价值观总体积极 50

3.4.3 道德价值观仍存在矛盾与不足之处 54

3.4.4 人际价值观逐渐走向开放 58

3.4.5 家庭婚恋价值观比较理性 63

3.4.6 职业价值观重视发展空间 65

3.4.7 审美价值观上缺乏审美心境与审美经验 69

3.4.8 对于幸福的看法与追求幸福的方式总体合理 74

3.4.9 宗教价值观上功利性取向明显 78

4 农民工价值观的多维解析 81

4.1 社会转型与农民工价值观的变迁 81

4.2 农民工价值观的宏观背景性影响因素审视 84

4.2.1 全球化对农民工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84

4.2.2 信息化使农民工价值观显得更为复杂多变 86

4.2.3 西方社会思潮对农民工价值观的冲击 88

4.3 农民工价值观的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考察 92

4.3.1 国家相关政策环境推动了农民工正向价值观的形成 92

4.3.2 乡村环境使农民工价值观带有深刻的传统烙印 93

4.3.3 城市环境使农民工价值观具有了现代人的雏形 95

4.3.4 生活境况使农民工的价值观显得有些困惑和迷离 97

4.3.5 工作环境变化使农民工价值观更具现代色彩 98

4.3.6 家庭及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99

4.4 农民工价值观微观层面的群体内部相关变量因素剖析 101

4.4.1 年龄对农民工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101

4.4.2 性别对农民工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109

4.4.3 文化程度对农民工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115

4.4.4 外出务工年限、政治面貌、收入水平等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22

5 农民工价值观的塑造体系的建构 127

5.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工价值观的塑造 127

5.2 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基本理念 130

5.2.1 以人为本、促进农民工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理念 130

5.2.2 讲求平等、注重情感体验的方法理念 132

5.2.3 全员参与、贴近实际的实施理念 133

5.3 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力量整合 134

5.3.1 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农民工价值观塑造中的组织力与推动力 134

5.3.2 企业要充分发挥良好企业文化的感召力 137

5.3.3 家庭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农民工价值观塑造中的亲和力 138

5.3.4 大众传媒要充分发挥导向力 139

5.3.5 社会风俗与社会舆论的约束力和规范力 141

5.4 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主要内容 142

5.4.1 农民工政治价值观的塑造 142

5.4.2 农民工经济价值观的塑造 145

5.4.3 农民工道德价值观的塑造 149

5.4.4 农民工人际价值观的塑造 151

5.4.5 其他方面的塑造 152

5.5 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方法选择 156

5.5.1 实行分层教育法 提高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针对性 156

5.5.2 运用先进典型示范法 增强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感染性 159

5.5.3 重视业务渗透法 增加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渗透性 161

5.5.4 采用思想疏导法 遵循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规律性 162

5.5.5 借鉴国内外相关教育方法 使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方法更具多样性 163

5.6 农民工价值观塑造的实践路径 168

5.6.1 提高农民工的理论素养 为农民工价值观的塑造奠定理论基础 168

5.6.2 增强农民工的价值意识 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170

5.6.3 注重实践经验的提炼与理论升华 不断创新党员农民工价值观的塑造路径 171

5.6.4 “破”“立”结合 为农民工价值观的塑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73

5.6.5 关注农民工的现实需求与实际问题 充分展现农民工价值观塑造中的人文关怀 176

6 结语 178

参考文献 180

附录 188

后记 20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