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女性主义与人类学pdf电子书下载 > 社会科学
女性主义与人类学
  • 作 者:白志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3027588
  • 标注页数:304 页
  • PDF页数:31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9 ≥30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篇 社会背景及理论思想来源 15

第一章 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权主义运动 15

一、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简介 17

二、人类学的视角 35

第二章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 39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39

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41

三、激进女性主义 44

四、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47

五、第三世界女性主义 50

六、个人主义女性主义 52

七、生态女性主义 53

八、文化女性主义 54

九、心理分析女性主义 55

十、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56

十一、后现代女性主义 56

十二、后结构女性主义 58

十三、现象学女性主义 59

十四、女性主义理论流派的特征 60

十五、女性主义理论流派与人类学的关系 63

第三章 人类学研究中的相关概念 67

一、社会性别观念 67

二、社会性别差异 68

三、社会性别偏见 69

四、社会性别规范 70

五、社会性别认同 70

六、社会性别关系 70

七、社会性别利益 71

八、社会性别平等 72

九、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 73

十、性别角色 和社会性别角色 74

十一、社会性别制度 74

十二、社会性别视角 75

十三、社会性别的刻板模式 76

十四、社会性别敏感性 76

十五、社会性别转换 77

十六、社会性别分析 77

十七、社会性别惯习 78

十八、社会性别理论 79

十九、社会性别建构论 80

二十、解构 81

二十一、社会性别主流化 82

第四章 人类学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84

一、社会性别观念的研究 85

二、社会性别差异研究 88

三、社会性别认同、社会性别关系与社会性别平等 96

四、社会性别建构论——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立场 111

第二篇 研究实践及理论发展 117

第五章 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的先驱及理论脉络 117

一、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的先驱 118

二、发展脉络和方法论 121

三、主要理论 126

四、对人类学研究的贡献 128

五、对女权主义运动和思想理论的贡献 133

六、结语 136

第六章 早期人类学研究中女性的在场与缺席 139

一、缺乏社会性别视角的研究 142

二、研究者的社会性别观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145

三、研究者的性别局限 151

四、忽略研究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歧视 151

第七章 女性主义人类学对二元论的挑战 153

一、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何在 154

二、批判经济决定论的理论探索——分析概念和方法的突破 161

三、二元论的缺陷与不足 164

四、重新界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181

五、结语 184

第八章 女性主义人类学婚姻家庭和亲属关系研究 187

一、早期人类学的亲属制度研究 189

二、女性主义人类学的亲属关系研究 193

三、亲属关系的扩展新解 201

四、嬗变中的家庭和家庭内部关系研究 205

第九章 主体性(能动者)研究 210

一、挖掘妇女的声音 213

二、策略研究 216

三、权利与抵制 218

四、女性的身体 228

五、与人类学的共性及差异 230

第十章 结语 233

一、女性主义人类学在中国 236

二、中国女性主义人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243

附录“花儿”与“篱笆桩” 246

一、田野工作点概况 248

二、社会性别关系的表现形式 250

三、社会性别规范的形式 261

四、宗教活动中社会性别关系的运作 280

五、社会性别关系与资源占有 285

六、社会性别关系与话语 291

七、结语 298

后记 302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