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研究
  • 作 者:李维火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11185119
  • 标注页数:124 页
  • PDF页数:14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43 ≥12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1.1 非晶合金及其发展历史 1

1.2 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前景 4

1.2.1 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 4

1.2.2 大块非晶合金的性能 5

1.2.3 大块非晶合金的应用前景 8

1.3 块体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 9

1.3.1 块体非晶合金的变形和屈服 10

1.3.2 块体非晶合金的断裂 12

1.4 纳米压痕方法及其在大块非晶合金变形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13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6

1.5.1 本论文工作主要内容 16

1.5.2 本论文工作主要意义 16

参考文献 17

第二章 实验原理和方法 23

2.1 本论文工作所选用大块非晶合金的体系 23

2.2 本论文工作所用的主要设备 23

2.3 非晶样品的制备 24

2.4 测试样品的制备 25

2.4.1 结构测试样品的制备 25

2.4.2 力学性能测试样品的制备 25

2.5 实验原理和方法 26

2.5.1 纳米压痕实验原理和方法 26

2.5.2 显微深度压痕测试原理和方法 31

2.5.3 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和方法 32

2.5.4 超声测量原理和方法 32

参考文献 33

第三章 块体非晶合金在纳米压入过程中的变形行为研究 35

3.1 合金体系的选择及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 35

3.1.1 合金体系的选择 35

3.1.2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 35

3.2 大块非晶合金在纳米压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行为 38

3.3 分析和讨论 42

3.3.1 加载速率对锯齿流变的影响 42

3.3.2 玻璃转变温度对压痕锯齿流变的影响 49

3.3.3 压痕锯齿流变的机理 52

3.4 本章小结 56

参考文献 57

第四章 大块非晶合金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变形特征的研究 60

4.1 序言 60

4.2 Mg基、Zr基非晶合金的宏观力学特性 61

4.3 非晶合金压痕下方剪切带的扩展 64

4.3.1 加载速率对非晶合金压痕下方剪切带扩展的影响 65

4.3.2 非晶合金体系对压痕下方剪切带扩展的影响 69

4.3.3 非晶合金宏观塑性与其压痕下方剪切带的关系 70

4.3.4 非晶合金宏观塑性与非晶合金原子结构的关系 73

4.4 本章小结 75

参考文献 75

第五章 结构改变对非晶合金微观变形行为的影响 77

5.1 Zr46.7 5Ti8.2 5Cu7.5 Ni10.0Be27.5 非晶合金结构弛豫和微观力学性能 77

5.1.1 Zr46.7 5Ti8.2 5Cu7.5 Ni10.0Be27.5 非晶合金弛豫引起自由体积变化 78

5.1.2 Zr46.7 5Ti8.2 5Cu7.5 Ni10.0Be27.5 非晶合金结构弛豫的微观力学特性 82

5.2 Zr46.7 5Ti8.2 5Cu7.5 Ni10.0Be27.5 非晶合金部分晶化对微观力学性能影响 84

5.3 Nd基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锯齿流变特征 88

5.3.1 Nd-Al-Ni-Cu-Fe非晶合金的微结构 88

5.3.2 纳米压痕研究Nd-Al-Ni-Cu-Fe非晶合金的塑性变形行为 92

5.4 本章小结 96

参考文献 97

第六章 La基和Ce基块体非晶合金室温压痕蠕变特性 99

6.1 序言 99

6.2 线性黏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100

6.3 测试样品的制备和试验方法 103

6.4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热稳定性 103

6.5 La基和Ce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室温纳米压痕蠕变特性 105

6.5.1 纳米压痕的载荷-位移-时间关系曲线 105

6.5.2 纳米压痕蠕变的速率敏感指数 108

6.5.3 La基和Ce基非晶合金压痕蠕变的本构关系 110

6.5 本章小结 115

参考文献 115

第七章 结论 11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20

致谢 123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