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艾灸疗法防病祛病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艾灸疗法防病祛病
  • 作 者:王强虎,张雪冲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8290652
  • 标注页数:274 页
  • PDF页数:28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6 ≥27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艾灸的起源与治疗特点 1

(一)艾灸是治病和养生的有效方法 1

(二)“灸”字源流考与灸法起源 2

1.“灸”字的源流 2

2.灸疗的起源 3

(三)灸法的源流与发展方向 4

(四)养生植物——艾 5

(五)艾灸的六大作用 8

(六)艾灸的三大作用特点 9

1.双向调节作用 9

2.整体调节作用 9

3.自限调节作用 10

(七)灸疗的适应证 10

(八)学会灸用艾炷和艾条的制作 11

1.艾炷的制作 11

2.艾条的制作 13

(九)艾灸疗法是如何分类的 14

(十)艾灸方法 15

1.艾炷直接灸 15

2.艾炷间接灸 16

3.艾条灸 18

4.温针灸 21

5.温灸器灸 21

6.天灸(发疱疗法) 22

7.灯草灸 24

8.温灸膏 26

(十一)灸法的补泻法 26

(十二)艾灸疗法的治疗体位 27

(十三)施灸的程序 30

(十四)艾灸出现灸疮、晕灸如何处理 31

1.灸疮的处理 31

2.晕灸的预防与处理 32

3.灸疗过敏如何处理 34

(十五)艾灸的三大禁忌 36

(十六)艾灸疗法注意事项 37

(十七)关注灸后调养三个要素 38

(十八)中国古代的艾灸治疗名医大家 39

(十九)中国民间艾灸养生故事 48

二、艾灸养生保健法 51

(一)古代名医论艾灸养生 51

(二)“节气灸”事半功倍除旧疾 53

(三)反季节灸冬病夏治 55

(四)健康长寿的保健十三要穴 57

(五)艾灸消除脑力劳动者疲劳 66

(六)艾灸强心健脑 68

(七)艾灸可增血填精 70

(八)艾灸可聪耳明目 71

三、艾灸治疗常见病 74

(一)内科病艾灸治疗 74

1.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74

2.慢性支气管炎 77

3.支气管哮喘 80

4.低血压 82

5.冠心病 84

6.肥胖 86

7.中风后遗症 88

8.慢性胃炎 90

9.呃逆(膈肌痉挛) 92

10.呕吐 94

11.腹胀、腹痛 96

12.慢性腹泻 97

13.胃下垂 101

14.便秘 103

15.脱肛 105

16.尿潴留 106

17.尿失禁 108

18.慢性前列腺炎 109

19.阳痿 111

20.早泄 114

21.遗精 116

(二)外科、神经科病症艾灸治疗 118

1.颈椎病 118

2.落枕 121

3.肩关节周围炎 123

4.肋间神经痛 125

5.肱骨内上髁炎 127

6.急性腰扭伤 128

7.慢性腰痛 130

8.腰椎间盘突出症 131

9.坐骨神经痛 134

10.面肌痉挛 136

11.跟痛症 138

12.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39

13.背肌筋膜炎 143

14.腱鞘囊肿 145

1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46

16.头痛 148

17.类风湿关节炎 149

18.失眠 150

(三)妇科病症艾灸治疗 152

1.痛经 152

2.月经不调 154

3.闭经 157

4.带下病 159

5.妊娠呕吐 162

6.产后缺乳 163

7.子宫脱垂 165

8.慢性盆腔炎 167

9.乳癖(乳腺增生) 169

(四)五官科、皮肤科病症艾灸治疗 171

1.急性结膜炎 171

2.近视 173

3.弱视 175

4.耳鸣、耳聋 177

5.慢性鼻炎 178

6.慢性咽炎 180

7.牙痛 183

8.荨麻疹 184

9.湿疹 187

10.神经性皮炎 189

11.带状疱疹 191

12.白癜风 193

附 人体常用经穴定位与主治 196

(一)手太阴肺经 196

(二)手阳明大肠经 199

(三)足阳明胃经 204

(四)足太阴脾经 213

(五)手少阴心经 217

(六)手太阳小肠经 220

(七)足太阳膀胱经 224

(八)足少阴肾经 238

(九)手厥阴心包经 243

(十)手少阳三焦经 246

(十一)足少阳胆经 251

(十二)足厥阴肝经 260

(十三)督脉经穴穴位 263

(十四)任脉经穴穴位 269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