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林孝诚著
- 出 版 社:能源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800180859
- 标注页数:182 页
- PDF页数:182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82 ≥18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人才学的定义及其学科体系 1
(一)人才学的定义 1
(二)人才学的学科体系 1
第一章 绪论 1
二、人才学的学科属性 4
(一)人才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边缘科学 4
(二)人才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5
(三)人才学是一门软科学 6
三、人才学的研究内容 7
四、人才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8
(一)人才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8
(二)人才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0
(一)人才学的兴起 13
五、人才学的兴起及其现实意义 13
(二)研究人才的意义 14
第二章 人才概述 18
一、人才定义 18
(一)人才的社会性 18
(二)人才的创造性 19
(三)人才的进步性 19
(四)人才的相对性 20
(五)人才的实践性 21
二、人才是个模糊概念 22
三、人才分类 25
(一)单维分类法 25
(二)多维分类法 31
一、人才成长的认识论基础 35
第三章 成才战略 35
二、成才的一般途径 39
(一)接受系统教育成才 39
(二)自学成才 40
(三)业余研究成才 41
(四)优势选择成才 41
三、成才目标的确定 42
(一)确定成才目标的原则 43
(二)确定成才目标的模式 44
(三)确定成才目标的方法 46
第四章 成才的内在因素 56
一、德 57
二、识 60
(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观念 61
(一)开放观念 61
(三)信息观念 62
(四)人才观念 63
(五)竞争观念 64
(六)效益观念 64
(七)物质利益观念 65
(八)创新观念 66
三、才 66
(一)一般能力 66
(二)特殊能力 70
四、学 72
(一)金字塔型结构 73
(二)飞机型结构 74
(三)蛛网型结构 74
(四)帷幕型结构 75
五、体 76
第五章 成才的外在条件 83
一、社会环境与人才成长 83
(一)家庭的影响 83
(二)学校的影响 87
(三)工作单位的影响 87
(四)时代的影响 90
二、集体功能与人才成长 91
(二)集体是人才个体的“生活场” 92
(二)集体是人才个体完善社会化的载体 94
(三)集体是人才个体成长的加速器 95
(四)集体是人才个体发挥整体效能的聚合剂 97
三、顺境、逆境与人才成长 99
四、机遇与人才成长 100
第六章 人才选拔 103
一、人才选拔的实质 103
二、人才选拔的基本要求 105
(一)要认识人才的价值 105
(二)要求贤若渴 106
(三)要克服认知上的片面性 107
三、人才的创造性活动 110
(一)“惟有创造者才有未来” 110
(二)人才的创造心理 111
(三)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112
(四)人才的创造技法 115
(五)创造能力的自测 117
四、人才的最佳年龄区 122
(一)评审法 125
五、人才选拔的方法 125
(二)人才系统工程 126
(三)标准对照法 127
第七章 人才管理 140
一、人才管理的涵义 140
二、人才管理的一般原则 141
(一)增大效能,提高效益 141
(二)适时激励,重才先重人 143
(三)责权相应,量才使用 145
(四)统观全局,区分层级 146
(五)紧密衔接,互相沟通 147
(六)适时流动,动态管理 147
(一)全面人才管理的特点 149
三、全面人才管理 149
(二)全面人才管理的方法 150
(三)实例 154
四、人才管理者的人才观 157
(一)爱才之心 157
(二)求才之渴 158
(三)用才之能 160
(四)容才之量 165
(五)护才之胆 166
(六)举才之德 170
五、人才管理者的心理学修养 172
(一)善于考察人才的能力与专业兴趣 172
(二)深入了解人才的需要与动机 174
(三)切实掌握人才不同的心理状态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