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柴璠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0858475
- 标注页数:207 页
- PDF页数:23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0 ≥20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实现美学功能是广播有声语言表达创新的终极追求 1
一、表达创新及其美学实践的意义 12
二、广播有声语言表达创新的阐释构架 17
第一章 广播创新的“为大众性”——关于谁在听广播的追问 22
一、谁在收听广播 22
二、听众作为接受主体的特征及其意义 25
三、在创新实践中体现“为大众性”的辩证内涵 33
四、“声入人心”是“为大众性”的创新诉求 39
第二章 广播创新以声音意象为核心——语声创造者的多重功能 44
一、有声语言表达主体创造媒介文化形象 45
二、表达主体创新功能的核心——创造声音意象 52
第三章 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境”——主体在场的幻象世界 58
一、广播有声语言表达的区别性语境特征——“主体在场的幻象世界” 60
二、广播有声语言时间性的意义 69
三、广播有声语言空间性的意义 78
四、有声语言时空共变性的意义 79
第四章 先声夺人与“声入人心”——审美感悟的心理阐释 83
一、“醒耳”的声音印象:有声语言审美感知的主要内容 83
二、“听即说”:有声语言审美思维的特殊互动 92
三、想象是体验创造有声语言声音意象的手段 104
四、流动性声音意象是广播有声语言的永恒艺术内核 109
五、音声记忆是广播有声语言传播的审美沉淀 111
第五章 让经验活起来——创新在美学空间中的起跑线 114
一、经验活化的根本前提——主体间性驾驭 119
二、经验活化的最终目标——兼具“在场性”与“不在场性”的语言创新 133
第六章 个性表达与天人和合——广播语言表达创新的多维审美 148
一、有声语言表达个性的内涵阐释 149
二、语感通悟是个性表达走向天人和合的审美观照 173
三、整体和谐是实现天人和合理想的鲜明表征 182
结语 尊重他者——对话从此开始 198
参考文献 201
后记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