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勤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2854094
- 标注页数:522 页
- PDF页数:53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35 ≥52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汉语熟语 1
一、汉语熟语及其范围 1
序言 1
二、汉语熟语的名称 9
第二章 汉语熟语的属性 18
一、构成的定型性 18
二、意义的融合性 27
三、功能的整体性 34
四、语用的现成性 38
五、风格的民族性 38
六、品种的多样性 49
一、熟语与词 51
第三章 熟语与非熟语 51
二、熟语与自由词组 53
三、熟语与专有名称、科技术语 57
四、熟语与歌谣 58
五、熟语与行业切口 62
第四章 汉语熟语的诞生 65
一、汉语熟语诞生的外因与内因 66
二、确定汉语熟语诞生的根据及标志 69
三、小结 77
第五章 汉语熟语研究简史 78
一、萌芽期(两汉至东晋,206~317年) 81
二、发展期(南北朝至宋明,420~1644年) 85
三、兴盛期(清至中华民国,1616~1948年) 99
四、繁荣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现在,1949~2003年) 125
五、小结 130
第六章 汉语熟语的文化底蕴 133
一、汉语熟语与文化 133
二、汉语熟语与物质文化 134
(一)汉语熟语与饮食文化 135
(二)汉语熟语与服饰文化 139
(三)汉语熟语与居住文化 140
(四)汉语熟语与旅行文化 142
(一)汉语熟语与政法文化 144
三、汉语熟语与精神文化 144
(二)汉语熟语与信仰文化 146
(三)汉语熟语与军事文化 157
(四)汉语熟语与体育文化 159
(五)汉语熟语与婚姻文化 160
(六)汉语熟语与丧葬文化 164
(七)汉语熟语与生育文化 166
(八)汉语熟语与时俗文化 167
(九)汉语熟语与茶文化 173
(十)汉语熟语与酒文化 177
(十一)汉语熟语与演艺文化 181
(十二)汉语熟语与禁忌文化 188
一、汉语成语 194
(一)汉语成语的性质及范围 194
第七章 汉语熟语成员的类型 194
(二)汉语成语的构成 203
(三)汉语成语的意义 217
(四)汉语成语的读音 232
(五)汉语成语的来源及其形成 236
(六)汉语成语的演变 254
二、汉语谚语 259
(一)汉语谚语的性质 259
(二)汉语谚语的思想性 265
(三)汉语谚语的科学性 275
(四)汉语谚语的艺术性 282
(五)汉语谚语的构成 302
(六)汉语谚语的类型 310
(七)汉语谚语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320
三、汉语歇后语 330
(一)汉语歇后语的性质及名称 330
(二)汉语歇后语的构成 341
(三)汉语歇后语的类型 358
(四)汉语歇后语的形成 360
(五)汉语歇后语的发展与规范化 373
四、汉语惯用语 381
(一)汉语惯用语的性质及范围 381
(二)汉语惯用语的结构 390
(三)汉语惯用语的意义 393
(四)汉语惯用语的来源 396
(五)汉语惯用语的特殊功能 403
五、汉语俗语 406
(一)汉语俗语的性质及范围 406
(二)汉语俗语的构成 425
(三)汉语俗语的意义 443
第八章 汉语熟语的作用 456
一、信息作用 457
二、教育作用 461
三、论证作用 464
四、谋篇作用 468
五、修辞作用 476
第九章 汉语熟语的运用 487
一、运用应具备的条件 487
(一)积累 488
(二)选择 490
二、运用的要求 492
(一)认真负责 492
(二)准确自然 493
(三)繁简适宜 497
(四)风格统一 498
三、运用的技巧 501
(一)常用与变用 501
(二)明用与暗用 512
(三)单用与连用 514
(四)肯用与否用 518
后记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