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赵荣光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08063214
- 标注页数:508 页
- PDF页数:52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21 ≥50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历史发展的基础理论 1
一、“饮食文化”与“饮食文化史”的含义 1
二、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 3
三、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 22
第二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历史 33
一、“饮食文化圈”理论的明确 33
二、中国饮食文化区位形成的历史原因 36
三、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的历史概况 40
一、“饮食文化层”理论的认定 75
第三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层次性 75
二、饮食文化层的历史概况 78
第四章 中华民族酒文化 114
一、酒的起源 114
二、百药之长 127
三、酒店 130
四、酒文学 137
五、中国历史上的酒人 139
六、酒德 148
七、酒礼 150
八、酒道 153
九、酒令 154
第五章 中华民族茶文化 157
一、茶的源流 158
二、茶品 163
三、制茶 168
四、藏茶 169
五、点茶与候汤 171
六、茶水 173
七、饮法 176
八、斗茶 181
九、陆羽与《茶经》 184
十、茶与士 188
十一、茶与佛 192
十二、茶道 195
十三、茶德 201
十四、茶文学 202
十五、采茶盛况 206
十六、茶法与茶政 208
十七、茶宴与茶社 212
十八、茶馆 213
一、麦之始 222
第六章 中华民族麦文化 222
二、麦饭的历史 224
三、粉食之始 226
四、酵法之利用 229
五、点心的由来 233
六、汤饼与面条 237
七、馄饨与饺子 247
八、胡饼名实 256
九、河漏 268
一、菽的驯化 271
第七章 中华民族菽文化 271
二、大豆的营养 273
三、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大豆制品 276
四、豆腐的出现 281
五、豆腐制品 293
六、豆腐的东传朝鲜、日本 295
第八章 中国人对食味的历史追求 302
一、成味调料 305
二、酸味调料 324
三、甜味调料 332
四、苦味调料 344
五、辛香味调料 345
六、鲜味调料 354
七、涩味 357
第九章 中华民族饮食民俗的历史特征 359
一、厚重的民族食俗文化 359
二、中国传统节令食俗 375
第十章 中国传统食礼的历史演变 396
一、先秦时代的食礼 397
二、孔子认定的食礼 399
三、中国封建时代的食礼 405
第十一章 中国饮食审美思想的历史发展 413
一、中国古代饮食审美思想的历史特征 413
二、中国饮食审美思想的社会族群类型 438
第十二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468
一、东北及华北地区少数民族食俗 469
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食俗 475
三、西南及中南地区少数民族食俗 485
四、华东及东南地区少数民族食俗 505
后记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