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诗经“变风变雅”考论
  • 作 者:刘冬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0455925
  • 标注页数:242 页
  • PDF页数:25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2 ≥24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文学的《诗》与史学的《诗》 1

一、《诗经》的史料价值 1

二、诗与史的关系 4

1.《生民》与周族的源起 10

2.《公刘》、《绵》与周民族大迁徙 12

3.周朝的建立——《皇矣》、《大明》 14

4.诗与史的距离 16

三、以《诗》说史的历史 17

(一)传统的以《诗》说史的历史 18

1.孟子的《诗》学观念 18

2.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与《诗经》 20

3.古文《毛诗》解《诗》的历史化倾向 22

4.清人的《诗经》史学研究成果 24

(二)近人以《诗》说史的贡献 26

1.“古史辨”派对《诗经》的历史考察 26

2.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以《诗》说史”的影响 27

(三)1949年以后以《诗》说史的成果 29

第一章 “正变”说:毛《序》的释《诗》方式 31

一、“正变”说的提出 32

二、“变风变雅”诗篇断代考 37

1.变《大雅》的创作年代 42

2.变《小雅》的创作年代 48

3.变《风》的创作年代 54

三、“正变”说辨正 62

1.“正变”说的贡献 62

2.“正变”说的缺陷 64

第二章 从出土文献看“正变”说的历史渊源 70

一、先秦的用《诗》风气与孔子的解《诗》方式 72

1.《诗》的音乐性的消失 72

2.用《诗》风气之盛 76

3.孔子与《诗》的关系 81

二、《孔子论诗》与《毛诗序》解诗 87

1.汉儒的解《诗》方式 90

2.“诗可以怨”与“美刺”言诗 98

3.《毛诗序》历史地位的再评价 104

第三章 “风雅正变”与礼乐文明 108

一、“变风变雅”与“礼崩乐坏” 109

二、雅诗“正变”与天命观念的嬗变 115

1.“正雅”中的天、帝 116

2.“变雅”中“天命”观念的变化 121

三、“风雅正变”与音乐观念的变化 127

1.“正”诗与“雅乐” 129

2.“变风变雅”与新乐流行 134

四、“风雅正变”的精神实质 138

1.“安以乐”的“正风正雅”传统 139

2.“怨以怒”的“变风变雅”风貌 143

第四章 《风》诗“正变”的地域特征 152

一、“二南” 155

二、通论十三《国风》 162

(一)卫地与卫诗 163

(二)平王东迁与《王风》 167

(三)郑地与《郑风》 169

(四)齐地与《齐风》 174

(五)魏、唐之音 178

1.唐地与《唐风》考 178

2.《魏风》与魏国 181

(六)陈、桧、曹三风 183

1.陈地风俗与《陈风》 183

2.桧地与《桧风》 185

3.曹国与《曹风》 187

(七)豳、秦之风 189

1.豳地与《豳风》 189

2.秦地与《秦风》 190

第五章 “变风变雅”与春秋时代的城邑文明 194

一、城市的繁荣与《诗》的繁荣 194

1.《诗》中所见的城市历史 195

2.城市的繁荣与《诗》 199

二、“变风变雅”诗篇对春秋城市生活的还原 203

1.《诗》中之“国” 204

2.说“国人” 208

3.衣饰风度 212

三、“君子”、“淑女”与《国风》作者身份辨 216

参考书目 231

后记 24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