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法藏评传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法藏评传
  • 作 者:陈永革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504752X
  • 标注页数:525 页
  • PDF页数:54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49 ≥52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从“华严和尚”到“华严宗主” 1

一、师承智俨 2

二、译经大德 14

三、畅演华严 18

四、主要撰著 34

五、“华严宗主” 45

第二章 隋唐之际的华严经义学及其信仰 49

一、《华严》弘传略史 50

二、华严经义的论释与讲解 60

三、隋唐之际的华严经义学 64

四、《华严经》信仰的确立及其影响 69

第三章 法藏的华严经义学 72

一、华严五分结构说 73

二、华严经教十义 78

三、宗趣与教体论 82

第四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一:判教体系 90

一、三藏教判观 91

二、华严判教略史 93

三、以义分五教 102

四、以理开十宗 106

五、别教一乘义 110

六、法藏四宗义 121

七、判教证成及其效应 132

第五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二:心识与种性 143

一、心识之判教 144

二、种性与佛性 148

三、三乘与一乘的种性观 153

四、三性一际与摄相归性 180

第六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三:如来藏缘起与法界缘起 195

一、因门六义 198

二、缘起十门义 207

三、法界与真如缘起 218

四、藏识缘起与染净缘起 231

五、如来藏缘起与华严唯心论 245

第七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四:法界统观 265

一、“五门十义”与法界统观 266

二、法界统观的展开之一:理事圆融 279

三、法界统观的展开之二:因果与法界并阐 287

四、法界统观的展开之三:十玄无碍 292

五、法界统观的展开之四:六相圆融 308

第八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五:性起与缘起 323

一、缘起诸说与别教缘起 324

二、性起十门义 333

三、性起因果与缘起因果 342

四、华严性起与天台性具 359

第九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六:华严观门 362

一、华严观门之一:十重唯识观 362

二、华严观门之二:华严三昧观 370

三、华严观门之三:妄尽还源观 382

四、普贤圆行:华严观门的实践旨趣 396

第十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七:行位果德论 404

一、华严行位论 406

二、断惑修行论 418

三、理性与行性 424

四、卢舍那:果身圆满论 431

第十一章 法藏的华严宗义学及其效应 445

一、法藏与李通玄 446

二、法藏与慧苑 453

三、法藏与澄观 457

四、法藏与华严禅的推展 464

五、法藏与宋代华严宗义学 467

一、法藏思想的历史贡献 471

第十二章 结语:法藏思想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471

二、对宋儒性理之学的影响 474

三、对东亚佛教的影响及其地位 481

附录 489

法藏简谱 489

主要参考文献 498

索引 505

人名索引 505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