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代美国修辞批评理论与范式研究
  • 作 者:邓志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6970
  • 标注页数:361 页
  • PDF页数:37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3 ≥36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修辞与修辞学 1

第一节 关于英语术语“rhetoric” 1

第二节 修辞学发展历程简述 4

第三节 古今修辞学定义与当代修辞学的基本特征 24

第四节 中西修辞学的差异——定义中的管见 29

第五节 修辞学的主体间性 35

第六节 修辞学的说服与自我说服及自由 36

第七节 修辞学的跨学科性 37

一 修辞学跨学科性的理据 38

二 修辞学跨学科性的印证 38

三 修辞学“跨”学科之途径 40

第八节 结语 45

第二章 修辞批评:定义、历史与一般方法 46

第一节 “批评”的概念 46

第二节 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历史 47

一 修辞批评的含义 47

二 修辞批评的历史 48

第三节 修辞批评涉及的几个基本要素 54

第四节 修辞批评的标准 57

第五节 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基本程序 58

第六节 结语 60

第三章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 62

第一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63

一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含义 63

二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64

第二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67

一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 69

二 修辞学的“五艺”:亚氏理论的拓展与延伸 84

第三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88

第四节 新亚里士多德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程序 91

第五节 结语 94

第四章 心理修辞批评 95

第一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含义 96

第二节 心理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96

一 修辞学对修辞传统的反思 96

二 行为学科的启示 98

三 修辞学领域心理学趋向的兴起 99

第三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100

第四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哲学假定 108

第五节 心理修辞批评的操作 111

一 心理修辞批评的几个维度 111

二 心理修辞批评的阐释框架 113

三 心理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116

第六节 结语 117

第五章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 118

第一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含义 119

一 戏剧与戏剧主义 119

二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基本理念 120

第二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122

一 伯克其人及主要论著 122

二 戏剧主义对科学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形式逻辑及结构主义意义观的质疑 127

三 戏剧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132

第三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137

一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人性论哲学观 137

二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 139

三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修辞观 140

四 伯克戏剧主义的辩证思想 144

第四节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一般操作方法 153

第五节 结语 157

第六章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 158

第一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158

一 创始人鲍曼及其主要相关论著 158

二 传统修辞批评的局限性及传播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159

第二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含义 164

一 修辞批评视阈下的幻想与幻想主题 164

二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定义 166

第三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167

第四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171

第五节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174

一 “幻想”的基本要素、幻想主题与修辞力量的关系及批评的三个层面 174

二 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步骤 174

第六节 结语 179

第七章 叙事修辞批评 181

第一节 叙事与叙事修辞批评的含义 181

一 叙事及其特征 181

二 叙事修辞批评的含义及产生的背景 184

第二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188

一 叙事修辞批评的修辞观 188

二 修辞学视阈下的叙事观 189

第三节 叙事的修辞运作机制 195

第四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哲学假定 201

一 人性论观点:“讲故事的人”及其深刻蕴涵 201

二 理性的叙事来源 203

三 叙事的说教性 204

第五节 叙事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程序 206

第六节 结语 210

第八章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 212

第一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背景 213

一 社会运动修辞研究概述 213

二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 214

三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产生的理论背景 215

第二节 社会运动的修辞学定义及其内涵 220

第三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223

一 社会运动作为象征行为的修辞观 223

二 社会运动的系统观 224

第四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225

第五节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 228

一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宏观与微观层面 228

二 社会运动修辞批评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维度 231

三 社会运动修辞行为的阐释及其步骤 236

第六节 结语 238

第九章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 239

第一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含义 239

第二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及学术背景 244

一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产生 244

二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社会背景 248

三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产生的学术背景 253

第三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256

一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社会性别理论 256

二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语言哲学观 258

第四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261

第五节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的一般操作方法 262

第六节 结语 267

第十章 体裁修辞批评 269

第一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产生及其理论背景 269

第二节 体裁、体裁修辞批评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270

一 体裁与体裁修辞批评的含义 270

二 体裁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 275

第三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多向度性及其基本哲学假定 280

一 体裁修辞批评的多向度性 280

二 体裁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及其认知学基础 282

第四节 体裁修辞批评的一般方法与操作程序 286

一 体裁描述 286

二 体裁运用 288

第五节 结语 289

第十一章 隐喻修辞批评 291

第一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含义 291

一 关于隐喻 291

二 隐喻修辞批评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293

第二节 隐喻修辞批评产生的学术背景 295

一 “新修辞学”关于“四个主要辞格”的阐释 295

二 修辞学转向 297

三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 298

第三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隐喻的功能观 300

一 情感激发功能 300

二 隐喻的认知导向作用 303

三 隐喻的知识生成与现实建构作用 304

四 隐喻的论题建构作用 308

第四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310

第五节 隐喻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与程序 313

第六节 结语 315

第十二章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 317

第一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含义 317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 317

二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定义 318

第二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理论基础:意识形态的功能观 319

一 意识形态与语言的关系 320

二 意识形态与意符的关系 321

三 意识形态修辞功能的表现方式 322

四 意识形态的修辞运作 323

第三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基本哲学假定 328

第四节 意识形态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 329

第五节 结语 332

参考文献 334

后记 358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