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民族精神论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民族精神论
  • 作 者:詹小美著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30602826x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导论 1

一、研究综述 1

二、基本概念 5

(一)民族 5

(二)民族精神 8

(三)相关概念 13

(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19

三、研究意义 22

第一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构与功能 25

一、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 25

(一)中华爱国精神的主要内涵 27

(二)中华爱国精神的主要特点 30

二、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34

(一)整体精神 34

(二)自强精神 36

(三)重德精神 39

(四)和谐精神 41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层次结构 44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层次要素 44

(二)中华民族精神层次结构的结合方式 52

四、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功能 58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功能 58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导向功能 60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功能 62

(四)中华民族精神的整合功能 65

(五)中华民族精神的激励功能 68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71

一、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71

(一)古代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的条件 72

(二)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 77

二、近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85

(一)近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85

(二)近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 87

三、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93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94

(二)现代民族精神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101

第三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106

一、发达国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106

(一)美国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107

(二)德国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114

(三)韩国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119

(四)新加坡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124

二、中外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比较 128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国家的精神主题 128

(二)政府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导 133

(三)多样化教育是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方式 137

(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强化民族精神 141

三、发达国家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之启示 141

(二)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现代化 145

第四章 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时代课程 151

一、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现实挑战 151

(一)和平与发展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新课题 152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新课题 154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新课题 159

(四)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新课题 162

(五)现代大众传媒条件下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新课题 170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发展 176

(一)爱国精神的发展 177

(二)整体精神的发展 180

(三)自强精神的发展 182

(四)重德精神的发展 185

(五)科学精神的发展 186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规律 188

(一)经济发展与精神发展的统 189

(二)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192

(三)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94

(四)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198

第五章 个体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与机制 202

一、个体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02

(一)个体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继承 203

(二)个体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205

(三)个体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主观条件 211

二、个体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216

(一)重视民族国家的对象性活动——个体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217

(二)自觉内化——个体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219

(三)自觉外化——个体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责任体现 223

第六章 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现实对策 227

一、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227

(一)民族精神是国际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228

(二)民族精神是推动国内凝聚的精神力量 231

(三)民族精神是促进个人发展的精神源泉 234

(一)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经济实力 239

二、切实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基础 239

(二)增强物质基础,实现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41

三、真正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整合 244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前提 244

(二)坚持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249

四、改革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255

(一)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256

(二)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258

(三)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261

主要参考文献 265

后记 271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