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曹玉华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6822291
- 标注页数:266 页
- PDF页数:28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1 ≥26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上篇 道教理想人的逻辑 16
第一章 道教理想人的历史渊源 16
第一节 道家“真人” 16
一、“贵生保真”的“真人” 17
二、道教“仙真”是道家“真人”的延伸 24
第二节 儒家“圣人” 29
一、“明并日月”的“圣人” 30
二、道教“仙真”是儒家“圣人”的升级 38
第三节 墨家“兼士” 44
一、扶危济困的“兼士” 44
二、道教“仙真”拥有“兼士”的神韵 48
第四节 前道教长生成仙信仰 53
一、长生成仙信仰的形成 53
二、长生成仙信仰的发展 60
第一节 “生为第一”: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肯定 67
第二章 道教理想人的思想依据 67
第二节 “生道合一”:人的生命是可以长存的 70
一、人源于“道”,人身中有“道” 71
二、“人法道意,便能长久” 75
三、性命和合便是“生道合一” 77
第三节 “我命在我不在天”:对人类自我实现能力的肯定 79
一、“我命由我,不在于天” 80
二、仙可学致 82
三、“知自然之道”又不为其所囿 85
四、成仙面前人人平等 87
第四节 顺生人、逆成仙:反俗的修仙逻辑 91
一、从精气神虚角度论证顺则生人、逆则成仙 92
二、从性命角度论证顺则生人、逆则成仙 95
一、道教理想人的模型 101
第一节 仙风道骨:道教理想人的模型与特点 101
第三章 道教的理想人:模型及其演变 101
下篇 道教理想人的模型 101
二、道教理想人的基本特征 110
第二节 道教理想人的历史演变 121
一、“仙真”模型的雏形:精神成仙 121
二、“仙真”模型的成熟:肉体成仙 127
三、“仙真”模型的复归:“真性”成仙 132
第四章 道教理想人的成就路径 152
第一节 反俗的生活方式:创设由凡到仙的环境 153
一、入山 153
二、斋戒 156
三、“寡欲” 162
第二节 “因循天地”、济世利物的修仙术:炼养形神以成仙 168
一、“因循天地”、济世利物的修仙原则 168
二、“天和”、“人和”的修仙思路 174
三、化腐朽为神奇的修仙术 181
第三节 祛除凡性拥有仙性:道教修仙术的演变历程 192
一、重“养心”、“养德”:精神“守道”而至永生 192
二、从寻药到炼药:“假求外物以自坚固” 198
三、从外丹到内丹:转化肉体使之从不完备到完备 205
四、从重修心性到只修心性:实现精神超越升华为理想人 215
五、“重积德”:超越人的自然性而获得完美性 220
余论 道教理想人的个性特征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234
第一节 道教理想人是吻合人性需要的人 234
第二节 永生的人:重生务实的气质 238
第三节 逸乐的人:现时行乐的取向 244
第四节 至真的人:自主自由的逍遥 247
第五节 至善的人:崇德济世的道德境界 250
第六节 “执古之道”的人:逆时序的审美倾向 253
参考文献要目 257
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