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19-20世纪之交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史论
  • 作 者:邱运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301105908
  • 标注页数:327 页
  • PDF页数:33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8 ≥32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自序 1

绪论 1

一 研究的学术背景 1

二 基本术语的界定 4

三 在话语研究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 15

四 另类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学思想话语成分 19

第一章 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23

一 现实优先的原则: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现实语境 24

二 文化解读: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民族文化语境 40

三 学派与学派间对话性的存在 44

四 实践性品格:面对文学现实新问题的回答 48

第二章 普列汉诺夫:诗学的“获生的跳跃” 54

一 民粹派文学批评:启蒙话语中诗学的意识形态性 58

二 别林斯基:诗学的现实关怀 71

三 诗学的政论批评与意识形态之维度的建立 87

四 不自觉的“艺术文化学”研究 99

第三章 列宁:建构文学反映论的意识形态视野 112

一 列宁的文学反映论思想的理论起点 115

二 作为列宁文学反映论之哲学基础的认识论特征 124

三 文学反映论的提出:一个指向现实使命的命题 131

四 党性原则——列宁文学反映论的最高体现 148

五 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阵营内部的不同学派的对话 157

第四章 托洛茨基:诗学,在革命的名义下 175

一 托洛茨基的文学活动和他的文学思想系统中的基本问题 175

二 “革命的诗学话语” 180

三 诗学的社会学批评和阶级分析 191

四 “无产阶级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化”作为一个理论问题 200

第五章 卢那察尔斯基: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自我意识 217

一 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自我意识和体系化 217

二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批评的社会历史维度和美学维度 225

三 卢那察尔斯基文艺批评的文体特征 242

第六章 布哈林:建构体系的欲望 256

一 文化中介与形式的内涵:历史唯物主义视界下的文艺问题 258

二 “无产阶级文化”作为一个问题 269

三 布哈林与葛兰西:现实影响与批评 279

第七章 巴赫金: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的理论整合 285

一 巴赫金“意识形态科学”学说与文艺学研究的视野拓展 286

二 巴赫金的社会学诗学 294

三 巴赫金的“形式学说”及其意义 306

结束语 320

主要参考书目 322

后记 326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