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
  • 作 者:(美)白诗朗(John Berthrong)著;彭国翔译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02043025
  • 标注页数:401 页
  • PDF页数:41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15 ≥40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一 他者的差异 1

二 听众的差异 2

三 对话的阶段 7

四 三重线索 11

五 原因何在 18

六 本书结构 23

一 双向转化 25

第一章 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 25

二 四种转化中的遭遇 28

三 过程选择与神学论说 43

四 神学重建的问题 51

五 儒家传统 57

六 儒耶对话的容纳 61

七 折衷主义与多元宗教参与的危险 63

第二章 宗教多元主义与神学的处境 66

一 历史的反思 67

二 儒家学者和基督徒之间缺乏敌意 70

三 一些神学问题 72

四 方法学的考虑 75

五 比较神学 88

六 儒耶对话的脉络 90

七 对话的各种定义:梵蒂冈和日内瓦 95

八 儒学的对话性 99

九 有关儒家代表的问题 101

十 与儒学对话的神学挑战 103

一 儒家对超越性的反思 105

第三章 儒家思想的宗教向度 105

二 儒家传统的根源 106

三 儒学的主旨 110

四 儒家的古代经典 114

五 儒学的各个时代 116

六 早期现代儒家论说的兴起:朱熹的基元系统 125

七 朱熹之道的概要 128

八 朱熹道德形上学的价值论基础 133

九 “理”的理论 134

十 “心”的能动性 137

十一 存在的枢纽:“命”与“太极” 142

第四章 牟宗三对儒家宗教性的辩护和杜维明对信赖社群的诉求 154

一 牟宗三对儒家宗教性的界定 154

二 牟宗三对儒家之道的分析 160

三 牟宗三的宗教理论及其与儒学的关联 175

四 牟宗三对朱熹的批判 178

五 进入一种社会关怀的关系世界 184

六 中庸与相互感通性 189

一 超越性与内在性的问题 199

第五章 过程神学与双向超越性 199

二 有关过程传统的一般观察 204

三 过程宇宙论和神学的几条原则 213

四 理性主义的希望 218

五 对话性的上帝与过程之道 223

六 双向超越性与神学方法论 238

七 三参性的创造 243

第六章 双重公民权:折衷主义的修正 251

一 前言:引入问题 251

二 双重公民权的问题 254

三 牟宗三的儒家回应 259

四 基督教神学的挑战 267

五 折衷主义的一成不变性 271

六 仍然是真理所有权的问题 280

附录一 儒家宗教性研究的趋向 286

一 导论 286

二 儒家之道的六个阶段 290

三 儒家研究的学术变革 294

四 儒学研究的类型 296

五 人道之教、宗教精神性和道德形上学 300

六 结论 312

附录二 宗教对话中现代新儒家的精神性 314

一 背景 314

二 儒释之遭遇 317

三 现代的联姻 320

四 参与及借鉴 326

参考书目 338

译后记 400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