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严金泉,尚贵华,季秋萍著
- 出 版 社: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0906976
- 标注页数:250 页
- PDF页数:27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6 ≥25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导论 7
第二章 苏州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历程 7
一、苏州市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7
1.苏州市的自然条件 7
2.苏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8
二、工业化和城镇化内在联系的理论分析及实践模式 12
1.工业化和城镇化内在联系的理论分析 12
2.城镇化的实践模式 13
三、苏州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17
1.苏州市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17
2.苏州市城镇化发展历程 19
3.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判断 20
四、苏州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24
1.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24
2.城镇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26
3.产业集聚度不高 26
4.人口向心力不足 27
第三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耕地非农化研究 30
一、苏州市耕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 30
1.苏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0
2.苏州市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30
3.苏州市耕地空间分布 36
1.苏州市历年耕地变化情况分析 37
二、苏州市耕地变化情况分析 37
2.苏州市近期耕地变化情况分析 40
3.苏州市近期耕地增减平衡分析 43
4.苏州市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50
三、日本、台湾地区经验借鉴 57
1.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土地非农化 57
2.台湾地区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土地非农化 62
3.简要的结论与启示 66
四、结论与建议 67
1.结论 67
2.建议 68
1.城乡用地现状结构分析 72
2.城乡用地地域分布现状 72
第四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研究 72
一、苏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现状结构 72
二、苏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 75
1.建设用地评价指标的构建 75
2.苏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总体评价 76
3.苏州市各市(区)2004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现状评价 78
三、苏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分析 81
1.按地类分析 83
2.按年份分析 84
四、苏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87
1.社会影响因素 89
五、苏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89
2.经济影响因素 92
六、苏州市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模式研究 96
1.苏州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总结与评价 96
2.苏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总结与评价 101
七、结论与建议 107
1.结论 107
2.建议 108
第五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用地布局优化研究 112
一、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分析 112
1.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现状 112
2.城乡用地布局变化分析 114
3.空间布局存在问题 115
4.空间布局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17
二、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方法及方案 119
1.分区的基本原则 119
2.分区方法 119
3.指标体系 120
4.基于单项指标的区域聚类 121
5.基于多项指标的区域聚类 127
6.综合分区方案 128
三、各综合区土地利用的特点 130
1.沪宁—苏嘉杭轴区域 130
3.沿太湖地带 131
2.沿江地带 131
4.临沪浙地带 132
5.沿望虞河—环阳澄湖区 133
四、布局优化目标与措施 135
1.一级区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目标 135
2.二级区土地利用布局管控原则 137
3.三级区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管控方向及措施 139
第六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168
一、苏州生态环境评价 168
1.环境现状分析 169
2.环境容量调查分析 175
3.人口和生态承载力分析 183
二、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互动分析 201
1.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分析 202
2.土地利用主要空间生态问题分析 212
三、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及管控措施 218
1.农业生态区 219
2.自然保护区 224
3.人口—产业聚集生态区 232
4.最低生态用地保障空间和极限建设用地规划 235
四、小结 237
1.现状总结 237
2.建议 239
参考文献 243
后记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