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隋唐道教心性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哲学宗教
隋唐道教心性论研究
  • 作 者:李作勋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21072124
  • 标注页数:288 页
  • PDF页数:31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1 ≥28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隋唐以前的道教修道论及心性思想 1

第一节 早期道教略述 1

第二节 南北朝后期道教的心性化趋向 14

第二章 社会思潮与隋唐道教心性论 27

第一节 道教与道家的融合 27

第二节 佛道关系及其效应 33

第三节 隋唐道教心性论的基本概况和主要特征 44

第三章 隋唐道教道体道性论 53

第一节 道体论 53

一、道的“虚”与“通” 54

二、道的“通”与“塞” 67

三、常道与可道 71

四、道与德 75

第二节 道性论 79

一、道性与众生性 80

二、众生有性与无情有性 84

三、性因道果 88

第三节 道心论 91

一、真体心的建立与道的心化 92

二、道心与神 94

三、妄心与性动为情 96

四、心性与气 102

第四章 隋唐道教心性炼养论 107

第一节 发明道性清净心 108

第二节 “知见灭尽,乃得道矣” 112

第三节 “静其心室”,“以冥道境” 116

一、“常守清静” 117

二、即动即静 119

三、观心观境 122

第四节 “修心易简”,“渐阶达道” 129

一、收心离境 130

二、真观万境 134

三、恬智相养 139

第五节 修心与修命 143

一、修道与修仙 143

二、修心与炼气 150

三、性彻与形超 160

第五章 隋唐道教心性境界论 165

第一节 “超越生死,廓然无得”的真人境界 166

第二节 “内修心性,外涉教化”的圣人境界 172

第三节 “神与道合,兼被于形”的仙人境界 180

第六章 隋唐道教心性论与佛教的关系 191

第一节 道性与佛性 192

一、般若性空与道性自然 193

二、本体与生成 199

三、心即是佛与道为心本 204

第二节 明心见性与修心复性 207

一、心性本净与心静自然 208

二、明心见性与修心冥性 214

三、止观双运与恬智相养 221

第三节 成佛与得道 228

一、涅槃之境与真人之域 228

二、出世解脱与即世超越 235

三、取性遗形与性命双修 239

第七章 隋唐道教心性论与儒学的关系 242

第一节 原始儒学的人性论与隋唐道教的心性论 243

第二节 世俗之儒与超越之道 248

第三节 复性明诚与存性去情 255

第四节 隋唐道教与宋代理学 265

主要参考文献 280

后记 28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