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赞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64424206
- 标注页数:175 页
- PDF页数:18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87 ≥17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言 1
一、竞技能力领域研究不断深化 1
二、非同步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 2
三、竞技子能力非同步发展构想 3
四、竞技子能力非同步发展研究价值 4
五、竞技子能力非同步发展研究设计 6
第一章 非同步性: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现象 7
一、非同步性现象的普遍存在 7
二、非同步性现象的哲学基础 15
三、非同步性现象的多维扩散 18
第二章 非同步性:竞技子能力发展命题缘起 20
一、诸多领域非同步发展现象启示 20
二、关于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追问 21
三、竞技子能力多年训练发展构想 28
第三章 非同步性:竞技子能力发展属性使然 30
一、内涵的差异性——非同步性的根据 31
二、关系的制约性——非同步性的条件 36
三、地位的可变性——非同步性的外因 40
四、展示的多维性——非同步性的表征 42
第四章 非同步性:竞技子能力发展因果必然 44
一、遗传效应 44
二、生活效应 48
三、训练效应 51
四、比赛效应 61
五、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排序 66
第五章 多维展示:非同步性发展的特征诠释 68
一、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时间展示 69
二、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空间展示 86
三、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主体展示 104
四、运动员竞技子能力发展的非同步性特征的专项展示 113
第六章 重构解析:非同步性发展的理论价值 120
一、“非衡结构”及“补偿效应”的重构解析 121
二、运动员竞技状态的重构解析 123
三、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重构解析 134
第七章 指导要求:非同步性发展的实践应用 140
一、运动选材的“非同步性选择” 141
二、训练目标的“非同步性设计” 144
三、训练内容的“非同步性安排” 148
四、训练负荷的非同步性施加 158
五、训练恢复的非同步性落实 161
六、训赛绩效的非同步性评价 164
七、通过“非同步性安排”追求“同步性效果” 168
参考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