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汤铎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74203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8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导论 1
第二章 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方法论 5
第一节 科学哲学理论简述 6
一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6
二 怀疑论、本质主义和工具主义 8
三 证伪主义和新异端 9
四 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 12
第二节 几个重要概念 13
一 事实 13
二 理论 13
三 事实和理论 15
四 解释 16
第三节 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中的三种事实 18
一 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18
二 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中的三种事实 19
三 认识事实的角度 21
四 事实的客观性 23
五 描述性事实的重要性 24
第三章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26
第一节 理解经济周期的三个维度 26
一 经济周期事实 27
二 经济周期理论 33
三 宏观经济政策 38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简史 40
一 19世纪的百年:历史性和因果性的说明 41
二 20世纪初叶:动态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 43
三 凯恩斯革命:两个Adelman的标准 45
四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复兴:RBC研究纲领 47
第三节 RBC理论的方法论评介 51
一 RBC理论概述 51
二 理性主义的典范 51
三 “判决性实验” 52
四 建模策略 53
第四节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问题 54
一 引言 54
二 理论框架 58
三 关注的问题 68
四 结论 79
第四章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事实Ⅰ:描述性事实 81
第一节 初始条件的形成(1949—1957年) 82
一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82
二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83
三 小结 85
第二节 集中计划体制下的20年(1958—1978年) 85
一 “大跃进”:1958—1960年 85
二 国民经济调整:1961—1965年 87
三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89
四 拨乱反正和经济恢复:1977—1978年 91
五 小结 92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1979—1991年) 92
一 改革初期的通货膨胀和失业:1979—1983年 94
二 未能完全到位的紧缩:1984—1986年 95
三 挤兑、抢购风潮和保守思想回潮:1987—1991年 95
四 小结 97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1992—2006年) 98
一 实现“软着陆”:1992—1996年 98
二 通货紧缩与扩大内需:1997—2002年 100
三 局部过热:2003—2006年 101
四 小结 102
第五节 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的新常态(2007—2014年) 102
一 “内外叠加”的双重冲击:2007—2008年 103
二 强刺激下的快速复苏和经济政策正常化:2009—2010年 104
三 “下限冲击波”和“下限保卫战”:2011—2014年 105
四 小结 106
第六节 结论 106
第五章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事实Ⅱ:特征事实 108
第一节 引言 108
第二节 滤波方法的评介和选择 112
一 HP滤波器 113
二 BK滤波器 114
三 CF滤波器 116
四 评介与选择 117
第三节 数据的获得和初步处理 120
第四节 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 121
一 支出法GDP 123
二 就业 124
三 价格和工资 126
四 财政收支 127
五 金融部门 128
六 国外部门 129
七 小结 130
第五节 两个经典宏观经济关系在中国的检验 131
一 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在中国的检验 131
二 通货膨胀—货币增长关系在中国的检验 133
第六章 总结 165
参考文献 168
索引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