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现代性和中国佛耶关系  1911-1949
  • 作 者:周晓微著
  • 出 版 社:成都:巴蜀书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53106953
  • 标注页数:248 页
  • PDF页数:26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8 ≥24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王志成 1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重要的界定 3

一 对“对话”的界定 3

二 本书视野中的现代性 6

三 对跨文化对话形态的界定 13

第二节 研究目的、流程和方法 16

一 研究目的 16

二 流程和方法 18

第三节 对民国时期中国佛耶对话研究的历史回顾 20

一 大陆学者的研究 22

二 港台学者的研究 25

三 海外学者的研究 30

四 小结 37

第四节 论述架构 38

第二章 中国基督教与佛耶对话 40

第一节 现代性背景下的中国基督教 40

一 天主教 43

二 基督新教 55

第二节 中国基督教的佛耶对话视角 69

一 天主教 69

二 基督新教 71

三 形成不同对话形态的主观原因浅析 85

四 不同形态效果浅析 86

五 小结 89

第三节 中国基督教对佛教的借鉴述评 9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94

第三章 中国佛教的现代化与佛耶对话 95

第一节 现代性与民国时期的中国佛教 95

一 中国佛教与科学的对话 101

二 法相宗、净土宗、禅宗、密宗 103

三 太虚大师与佛教的现代化 107

四 庙产兴学 114

五 小结 117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佛耶对话视角 117

一 以合一形态为主 118

二 小结 124

第三节 中国佛教对基督教的借鉴述评 124

一 方法上的借鉴 124

二 小结 15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51

第四章 民国时期佛、耶、现代性关系比较 152

第一节 相异处 154

一 缘起论、创造论、进化论 158

二 合一与多元化 164

三 现代性的自生与外来 171

四 小结 175

第二节 对话的平台 176

一 灵性与无位格的至高者 183

二 现时性与去除私欲的公众利益 190

三 民国时期宗教共同体建构的尝试 195

四 对话的可能性与效果 197

五 小结 199

第三节 对话模式的反思 200

一 佛耶与现代性的对话模式 200

二 合一路径 203

三 相交路径 210

四 实践上的合一,理念上的相交 214

五 既平行又相交的超越对话 217

六 比较 21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22

第五章 结论 226

第一节 积极与被动——立场的不同 226

第二节 本书的贡献与局限 229

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4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