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破碎的遗产  现当代美国文学与信仰危机
  • 作 者:袁先来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03125
  • 标注页数:284 页
  • PDF页数:29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1 ≥28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言 基督教文化与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的几个重要问题 1

第一章 1890—1920:宗教伦理与资本经济的裂变 23

第一节 导论 23

第二节 舍伍德·安德森:返回自然花园的工匠 37

第三节 德莱塞:镀金时代的以实玛利 54

第四节 《埃尔默·甘特立》:自我形塑的神棍 71

第二章 1920—1930:分析、迷惘与焦虑的时代 94

第一节 导论 94

第二节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思维模式的深层转化 103

第三节 “敢于绝望的勇气”:《老人与海》的存在论神学阐释 112

第四节 时间的暴政: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历史视野 126

第三章 1930—1960:抨击与保守的神学叙事 146

第一节 导论 146

第二节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的使徒叙事 158

第三节 恐怖与战栗:奥康纳的启示之路 176

第四节 没有指针的钟:麦卡勒斯的神学观 189

第四章 1960—2000:本体论神学向宗教性伦理学的过渡 202

第一节 导论 202

第二节 多克托罗《上帝之城》的反“神正论”叙事 212

第三节 上帝的性别:《秀拉》对上帝造人神话的改写 232

附录一 索尔·贝娄早期小说中的犹太人发展主题模式 245

附录二 遗产是什么:菲利普·罗斯的犹太观 255

参考文献 266

后记 283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