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进出境水生动物检疫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进出境水生动物检疫
  • 作 者:孙颖杰主编
  • 出 版 社:中国质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2641528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水生动物疫病监测 1

一、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目的 1

二、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涉及的主要概念 1

三、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原理 2

四、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的关键因素 3

五、申明无疫的途径及监测在无疫申明中的重要作用 6

六、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情况介绍 7

七、其他国家和地区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情况介绍 8

第二节 进出境水生动物区域化及生物安全隔离区 9

一、区域化和生物安全隔离区简介 9

二、区域化和生物安全隔离区的建设 12

三、生物安全隔离区 13

第三节 进出境水生动物检疫双边协议及各国和地区检疫要求 17

一、欧盟水生动物检疫要求 17

二、韩国进境水生动物要求 19

三、关税联盟进境水生动物及其产品要求 25

四、日本进境水生动物要求 27

五、美国进境水生动物检疫要求 28

第四节 检测方法的确认与评估 30

一、PCR的原理 31

二、检测方法的确认 32

第二章 鱼病 40

第一节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40

一、病原学 40

二、流行病学 41

三、病理学 42

四、预防和控制 43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43

第二节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44

一、病原学 45

二、流行病学 46

三、病理学 47

四、预防和控制 48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49

第三节 鲤春病毒血症 50

一、病原学 51

二、流行病学 52

三、临床症状和潜伏期 53

四、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54

五、致病性及危害 54

六、预防和控制 55

七、实验室检测技术 56

第四节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 57

一、病原学 57

二、流行病学 59

三、病理学 65

四、预防和控制 66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66

第五节 流行性溃疡综合征 68

一、病原学 68

二、流行病学 69

三、病理学 71

四、预防和控制 72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72

第六节 真鲷虹彩病毒病 75

一、病原学 75

二、流行病学 76

三、临床症状 77

四、组织病理学 77

五、实验室诊断技术 78

六、预防和控制 79

七、风险分析 80

第七节 锦鲤疱疹病毒病 80

一、病原学 80

二、流行病学 82

三、病理学 83

四、实验室检测技术 83

五、预防和控制 85

六、小结 85

第八节 鲑传染性贫血 86

一、病原学 86

二、流行病学 87

三、病理学 88

四、预防和控制 89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90

第九节 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 91

一、病原学 92

二、流行病学 96

三、临床症状 100

四、组织病理学 100

五、实验室诊断技术 101

六、风险分析 104

第十节 斑点叉尾?病毒病 105

一、病原学 105

二、流行病学 106

三、临床症状和潜伏期 107

四、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108

五、致病性及危害 108

六、预防和控制 109

七、实验室检测技术 110

第十一节 传染性胰坏死病 111

一、病原学 111

二、流行病学 112

三、病理学 113

四、预防和控制 114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115

六、检验管理 116

第十二节 异尖线虫病 117

一、病原学 117

二、流行病学 119

三、临床症状 121

四、组织病理学 121

五、实验室诊断技术 121

六、风险分析 123

第十三节 草鱼出血病 123

一、病原学 123

二、流行病学 125

三、病理学 126

四、预防和控制 127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128

第十四节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128

一、地理分布及危害 128

二、病原学 129

三、流行病学 131

四、临床症状和潜伏期 131

五、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132

六、预防和控制 132

七、实验室检测技术 133

第十五节 叉尾?肠败血症 134

一、病原学 134

二、流行病学 135

三、病理学 135

四、预防和控制 136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137

第十六节 迟缓爱德华氏菌病 138

一、地理分布及危害 138

二、病原学 138

三、流行病学 139

四、临床症状和潜伏期 140

五、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141

六、预防和控制 142

七、实验室检验技术 143

第十七节 小瓜虫病 143

一、 病原学 143

二、流行病学 147

三、临床症状 149

四、组织病理学 149

五、诊断 150

六、风险分析 152

第十八节 黏孢子虫病 153

一、病原学 153

二、流行病学 156

三、临床症状 157

四、组织病理学 160

五、实验室诊断技术 160

六、风险分析 162

第十九节 指环虫病 163

一、病原学 163

二、流行病学 165

三、临床症状 166

四、组织病理学 166

五、实验室诊断技术 167

六、风险分析 168

第二十节 链球菌病 168

一、病原学 169

二、流行病学 172

三、病理学 174

四、预防和控制 176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177

第二十一节 马苏大马哈鱼病毒病 180

一、病原学 180

二、流行病学 181

三、病理学 182

四、预防和控制 183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184

第二十二节 细菌性肾病 185

一、病原学 185

二、流行病学 187

三、病理学 188

四、预防和控制 188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189

第二十三节 鲑立克次体感染 190

一、病原学 190

二、流行病学 191

三、病理学 193

四、预防和控制 195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195

第二十四节 鲑鱼甲病毒病 196

一、病原学 196

二、流行病学 197

三、病理学 198

四、预防和控制 198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199

第三章 软体动物病 200

第一节 鲍鱼疱疹病毒感染 200

一、病原学 200

二、流行病学 201

三、发病机理与病理学 202

四、临床症状 203

五、检疫与诊断 203

六、防控与预警 205

七、研究新进展 205

第二节 折光马尔太虫感染 205

一、病原学 206

二、流行病学 206

三、病理学 207

四、预防和控制 207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08

第三节 派琴虫病 210

一、病原学 210

二、流行病学 212

三、病理学 214

四、预防和控制 215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16

第四节 鲍萎缩综合征 218

一、病原学 219

二、流行病学 220

三、临床症状 222

四、发病机理与病理学 222

五、检疫与诊断 223

六、防控与预警 225

七、研究新进展 225

第五节 牡蛎疱疹病毒病 226

一、病原学 226

二、流行病学 227

三、病理学 229

四、预防和控制 229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29

第六节 单孢子虫病 234

一、病原学 234

二、流行病学 235

三、临床症状 236

四、组织病理学 236

五、预防和控制 237

六、诊断技术 237

七、风险分析 238

第四章 甲壳类病 239

第一节 螯虾瘟 239

一、病原学 239

二、流行病学 240

三、病理学(临床症状和潜伏期) 240

四、预防和控制 240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41

第二节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症 243

一、病原学 243

二、流行病学 243

三、临床症状 244

四、组织病理学 245

五、诊断 245

六、防治 245

第三节 传染性肌肉坏死病 246

一、病原学 246

二、流行病学 247

三、病理学 247

四、预防和控制 248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48

第四节 桃拉综合征 251

一、病原学 251

二、流行病学 252

三、病理学 253

四、预防和控制 254

五、诊断技术 255

第五节 白斑病 256

一、病原学 257

二、流行病学 260

三、病理学 261

四、预防和控制 261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62

第六节 白尾病 265

一、病原学 266

二、流行病学 266

三、病理学 267

四、预防和控制 268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69

第七节 黄头病 271

一、病原学 271

二、流行病学 272

三、临床症状 273

四、组织病理学 273

五、诊断 274

六、风险分析 277

第八节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278

一、病原学 278

二、流行病学 279

三、病理学 280

四、预防和控制 281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82

第九节 对虾杆状病毒 286

一、病原学 286

二、流行病学 287

三、病理学 287

四、预防和控制 287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88

第十节 肝胰腺细小病毒病 289

一、病原学 290

二、流行病学 290

三、病理学 291

四、预防和控制 291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92

第十一节 坏死性肝胰腺炎 296

一、病原学 296

二、流行病学 297

三、病理学 298

四、预防与控制 299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299

第十二节 河蟹颤抖病 301

一、病原学 301

二、流行病学 302

三、病理学 303

四、预防和控制 303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303

第十三节 对虾毛利病毒病 304

一、病原学 304

二、流行病学 305

三、病理学 306

四、预防和控制 306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306

第五章 两栖爬行类病 309

第一节 箭毒蛙壶菌感染 309

一、病原学 309

二、流行病学 311

三、病理学 313

四、预防和控制 314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315

第二节 蛙病毒感染 317

一、病原学 318

二、流行病学 321

三、病理学 322

四、预防和控制 324

五、实验室检测技术 325

第三节 蛙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病 328

一、病原学 328

二、流行病学 330

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330

四、预防和控制 331

五、实验室诊断 331

参考文献 333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